由低品位菱镁矿制备高纯氢氧化镁的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菱镁矿简介 | 第11页 |
| ·菱镁矿资源及开发应用现状 | 第11-14页 |
| ·菱镁矿资源状况 | 第11-13页 |
| ·菱镁矿的用途 | 第13页 |
| ·我国菱镁矿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 ·氢氧化镁的性能 | 第14页 |
| ·氢氧化镁的用途 | 第14-18页 |
| ·无机阻燃剂 | 第14-16页 |
| ·废水处理 | 第16-17页 |
| ·含酸废水的中和剂 | 第16页 |
| ·印染废水脱色 | 第16-17页 |
| ·重金属废水的脱除剂 | 第17页 |
| ·废水脱磷、脱铵 | 第17页 |
| ·烟气脱硫 | 第17-18页 |
| ·食品添加剂与保鲜剂 | 第18页 |
| ·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 ·物理法 | 第18页 |
| ·化学法 | 第18-21页 |
| ·氢氧化镁的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 | 第21-23页 |
| ·国外氢氧化镁研究生产现状 | 第21页 |
| ·国内氢氧化镁研究生产现状 | 第21-23页 |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2章 低品位菱镁矿的酸浸及酸浸液的精制 | 第25-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6页 |
| ·实验原理 | 第26-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 ·实验中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 第28-29页 |
| ·产品分析方法和收率计算 | 第29-31页 |
| ·镁离子的测定 | 第29-31页 |
| ·收率计算 | 第31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 ·矿粉粒度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反应温度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反应时间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硫酸浓度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 ·酸矿比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搅拌强度对镁浸出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 第35-40页 |
| ·产物的XRD分析 | 第36-38页 |
| ·产物的XFS分析 | 第38页 |
| ·产物的SEM分析 | 第38-39页 |
| ·产物的TG-DTA分析 | 第39-40页 |
| ·硫酸镁溶液的精制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3章 精制硫酸镁溶液制备高纯氢氧化镁 | 第45-6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 ·实验药品 | 第45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5-46页 |
| ·实验原理 | 第46页 |
| ·氨法沉镁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46-48页 |
| ·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理论分析 | 第48-51页 |
| ·氢氧化镁的结晶热力学分析 | 第48-50页 |
| ·氢氧化镁晶体的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 ·Mg~(2+)沉淀率的测定 | 第51-52页 |
| ·实验中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 第52-53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 ·影响Mg~(2+)沉淀率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54-60页 |
| ·硫酸镁浓度与Mg~(2+)沉淀率的关系 | 第54-55页 |
| ·反应温度与Mg~(2+)沉淀率的关系 | 第55-56页 |
| ·反应时间与Mg~(2+)沉淀率的关系 | 第56-57页 |
| ·氨水浓度与Mg~(2+)沉淀率的关系 | 第57-58页 |
| ·陈化过程与Mg~(2+)沉淀率的关系 | 第58-60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 ·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 第62-64页 |
| ·产物的XRD分析 | 第62-63页 |
| ·产物的XFS分析 | 第63页 |
| ·产物的SEM分析 | 第63页 |
| ·产物的TG-DTA分析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7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