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性评估模型及其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脆弱性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脆弱性与鲁棒性的关系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一)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脆弱性评估概述 | 第18-32页 |
一、脆弱性评估的概念及应用领域 | 第18-23页 |
二、脆弱性评估的特征 | 第23-25页 |
三、脆弱性评估的多准则分类 | 第25-32页 |
(一) 从事件性质进行分类 | 第26-27页 |
(二) 从受直接损害的承灾体进行分类 | 第27-28页 |
(三) 从破坏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分类 | 第28-29页 |
(四) 从灾害的来源进行分类 | 第29-30页 |
(五) 从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角度进行分类 | 第30页 |
(六) 从灾害处置的阶段性进行分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42页 |
一、脆弱性指标的特点 | 第32-34页 |
二、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34-35页 |
三、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5-37页 |
四、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 | 第37-39页 |
五、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 第39-42页 |
第四章 脆弱性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42-63页 |
一、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42-46页 |
二、脆弱性评估主要方法介绍 | 第46-52页 |
三、保障率定义及公式概述 | 第52-54页 |
四、基于保障率的脆弱性评估模型 | 第54-63页 |
(一) 静态时系统的脆弱性 | 第54-55页 |
(二) 动态时系统的脆弱性 | 第55-63页 |
第五章 脆弱性评估模型的应用 | 第63-69页 |
一、煤矿企业的现状 | 第63-64页 |
二、脆弱性评估模型在企业的应用一 | 第64-66页 |
三、脆弱性评估模型在企业的应用二 | 第66-67页 |
四、两企业脆弱性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7-69页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