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农村社会学论文

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状况研究--基于吴江L小区部分城郊失地农民的调查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设计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9-10页
     ·研究思路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13页
     ·关于农户被征地意愿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关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方面的研究第11-13页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可持续生计的相关理论第14-18页
   ·概念界定第14-15页
     ·失地农民第14页
     ·征地第14页
     ·可持续生计第14-15页
   ·系统理论第15-16页
   ·边缘化理论第16-17页
   ·DFID 理论模型第17-18页
第3章 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调查第18-22页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18-19页
   ·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困境第19-22页
     ·新农合保障水平低第19-20页
     ·失地农民再就业率低第20页
     ·失地农民子女教育资源匮乏第20页
     ·失地农民心理未适应新生活第20-21页
     ·第一批被征地家庭生计面临困境第21页
     ·失地农民普遍对征地后现状不满第21-22页
第4章 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2-25页
   ·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困境的内在原因第22-23页
     ·教育水平较低第22页
     ·年龄比较大第22页
     ·独生子女负担重第22-23页
     ·文化适应性低第23页
   ·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困境的外部原因第23-25页
     ·政府政策不完善第23-24页
     ·物价不断上涨第24页
     ·就业形势严峻第24-25页
第5章 保障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第25-32页
   ·解决城郊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第25-31页
     ·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第25-26页
     ·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第26-27页
     ·加大对失地农民子女教育资源投入第27页
     ·促进文化适应第27-28页
     ·增加失地农民的资产性收入第28-29页
     ·优化征地补偿方式第29-30页
     ·优化实物安置措施第30-31页
   ·发挥社会工作者在拆迁安置过程中的作用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附件一:失地农民现今生计调查第37-41页
附件二:访谈第4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中居住区居民社区参与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下一篇:婚姻沟通模式、婚姻质量与心理健康风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