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43页 |
概述 | 第12页 |
第一节 纳米ZnO 概况 | 第12-26页 |
·ZnO 结构 | 第12-14页 |
·纳米ZnO 应用 | 第14-20页 |
·纳米ZnO 在橡胶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纳米ZnO 在陶瓷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纳米ZnO 在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17页 |
·纳米ZnO 在油漆涂料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纳米ZnO 在纺织中的应用 | 第19页 |
·纳米ZnO 在催化剂和光催化剂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纳米ZnO 合成方法 | 第20-23页 |
·气相法制备技术 | 第20-21页 |
·固相法制备技术 | 第21页 |
·液相法制备技术 | 第21-23页 |
·纳米ZnO 的表面修饰 | 第23-26页 |
·无机物包覆纳米ZnO | 第23-24页 |
·有机质包覆纳米ZnO | 第24页 |
·偶联剂类对纳米ZnO的处理 | 第24-25页 |
·表面活性剂对ZnO 的修饰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概况 | 第26-36页 |
·磷酸酯的种类及基本结构 | 第26-29页 |
·烷基磷酸酯 | 第26-27页 |
·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 第27页 |
·硅氧烷磷酸酯 | 第27-28页 |
·其他种类磷酸酯 | 第28-29页 |
·磷酸酯的产品性能 | 第29-30页 |
·烷基磷酸酯 | 第29页 |
·聚氧乙烯类磷酸酯 | 第29-30页 |
·硅氧烷磷酸酯表面活性剂 | 第30页 |
·磷酸酯应用 | 第30-34页 |
·洗涤剂 | 第30-31页 |
·抗静电剂 | 第31页 |
·分散剂 | 第31页 |
·渗透剂 | 第31-32页 |
·杀菌剂 | 第32页 |
·乳化剂 | 第32页 |
·填充剂 | 第32页 |
·涂料助剂和冶金萃取剂 | 第32-33页 |
·塑料助剂 | 第33页 |
·皮革加脂剂 | 第33-34页 |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发展简况 | 第34-36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34页 |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36-38页 |
第四节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二章 纳米ZnO 的液相直接合成 | 第43-6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3页 |
第二节 液相法纳米ZnO 直接合成 | 第43-58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纳米ZnO 的制备 | 第44-45页 |
·表征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产品基本性质描述 | 第46-51页 |
·ZnSO_4 和NaOH 的投料比对最终产物性质的影响 | 第51-53页 |
·锌盐中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质及粒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投料方式对产品形貌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三章 聚乙二醇系列磷酸酯合成及成分分析 | 第61-82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61-62页 |
第二节 PEG600 磷酸酯的合成及成分分析 | 第62-75页 |
·PEG600 磷酸酯的合成 | 第62-6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2-63页 |
·磷酸化试剂的选择 | 第63-64页 |
·合成路线 | 第64-67页 |
·PEG600 的脱水处理 | 第67页 |
·PEG600 磷酸酯制备 | 第67-68页 |
·产品组成的分析 | 第68-70页 |
·产物电位滴定分析原理 | 第68-69页 |
·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误差分析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5页 |
·PEG 含水量对酯化率等的影响 | 第70-71页 |
·反应时间 | 第71-72页 |
·投料比 | 第72-74页 |
·反应温度 | 第74页 |
·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74-75页 |
·产物色泽 | 第75页 |
·结论 | 第75页 |
第三节 PEG 系列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 第75-80页 |
·系列磷酸酯的合成 | 第76-78页 |
·PEG400 磷酸酯的合成 | 第76页 |
·PEG1000 磷酸酯的合成 | 第76-77页 |
·PEG2000 磷酸酯的合成 | 第77页 |
·PEG6000 磷酸酯的合成 | 第77页 |
·PEG10000 磷酸酯的合成 | 第77-78页 |
·总结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多个系列磷酸酯产品的合成 | 第82-10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82-83页 |
第二节 烷基系列磷酸酯 | 第83-91页 |
·实验部分 | 第83-8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3页 |
·烷基磷酸酯合成路线 | 第83-84页 |
·烷基磷酸酯的制备过程 | 第84-85页 |
·烷基磷酸酯的成分分析 | 第85-86页 |
·烷基磷酸酯的提纯 | 第86-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产物颜色的成因及消除 | 第87页 |
·反应体系的粘度变化 | 第87-88页 |
·反应物比例的确定 | 第88页 |
·红外表征 | 第88-89页 |
·总结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页 |
第三节 甲基丙烯酸羟酯系列磷酸酯 | 第91-99页 |
·实验部分 | 第91-9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1-92页 |
·合成路线 | 第92-93页 |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磷酸酯的制备 | 第93页 |
·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磷酸酯的制备 | 第93-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98页 |
·甲基丙烯酸羟酯双键的保护 | 第95页 |
·甲基丙烯酸羟酯中酯键的保护 | 第95-96页 |
·红外表征 | 第96-97页 |
·总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第四节 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磷酸酯的合成及提纯 | 第99-105页 |
·实验部分 | 第99-10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9页 |
·合成路线 | 第99-100页 |
·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制备 | 第100-101页 |
·产品的成分分析 | 第101-102页 |
·产品的分离提纯 | 第102页 |
·总结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系列磷酸酯对纳米氧化锌表面修饰的研究 | 第107-12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疏水型纳米氧化锌的原位合成与表征 | 第108-1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08-111页 |
·试剂 | 第109页 |
·疏水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 第109页 |
·表征方法 | 第109-11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9页 |
·产品基本性质描述及修饰机理探讨 | 第111-115页 |
·高碳醇磷酸酯不同碳链长度对产品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十八碳醇磷酸酯加入量对产品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反应温度对产品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磷酸酯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修饰 | 第119-125页 |
·实验部分 | 第119-120页 |
·试剂 | 第119页 |
·表面活性化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 第119-120页 |
·检测方法 | 第1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5页 |
本章小节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128-130页 |
中文摘要 | 第130-133页 |
Abstract | 第133-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