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及Co-N/C催化材料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燃料电池的发展与类型 | 第10-13页 |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燃料电池的特点 | 第14页 |
·气体扩散电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气体扩散电极的结构 | 第14-16页 |
·影响气体扩散电极的因素 | 第16页 |
·气体扩散电极中的传质反应过程及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高效气体扩散电极的研究 | 第17-19页 |
·氧电极概况 | 第19-20页 |
·氧电极结构 | 第19页 |
·氧电极的应用 | 第19-20页 |
·氧还原催化剂 | 第20-30页 |
·铂和银贵金属 | 第20页 |
·金属有机螯合物催化剂 | 第20-21页 |
·ABO_3钙钛矿型氧化物 | 第21-25页 |
·尖晶石型氧化物的简介 | 第25-28页 |
·锰氧化物催化剂 | 第28页 |
·氧化物半导体类型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新型催化剂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30-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氧电极的制备 | 第31页 |
·催化层 | 第31页 |
·防水层 | 第31页 |
·理化性能表征 | 第31-32页 |
·XRD测试 | 第31页 |
·SEM测试 | 第31-32页 |
·IR测试 | 第3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实验装置 | 第32页 |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应用于氧还原的碳素材料研究 | 第34-41页 |
·用于催化层的不同碳素材料的影响 | 第34-35页 |
·电极制备 | 第34页 |
·不同碳素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34-35页 |
·用于防水层的碳材料研究 | 第35-36页 |
·具有扩散层的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 | 第35-36页 |
·电化学性能比较 | 第36页 |
·碳素材料的处理 | 第36-40页 |
·处理方法 | 第37页 |
·红外分析 | 第37-38页 |
·碳素材料预处理后的电化学性能 | 第38-39页 |
·电极的稳定性研究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Co-N/C复合催化材料的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41-56页 |
·碳素材料在氨气中的高温处理 | 第41-42页 |
·处理方法及电极制备 | 第41页 |
·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Co_xN/C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 第42-44页 |
·Co_xN/C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2页 |
·催化材料的理化表征 | 第42-44页 |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页 |
·催化剂在载体中的分散性研究 | 第44-47页 |
·SEM分析 | 第45页 |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5-47页 |
·催化剂的含量对氧还原的影响 | 第47页 |
·氧还原反应(ORR)机理讨论 | 第47-49页 |
·催化剂的交流阻抗分析 | 第49-54页 |
·交流阻抗原理 | 第49-51页 |
·交流阻抗电化学分析 | 第51-52页 |
·等效电路拟合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催化剂对氧析出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56-65页 |
·碱性介质中的OER机理初步探讨 | 第56-57页 |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57-64页 |
·泡沫镍电极的OER性能研究 | 第57-58页 |
·无催化剂的碳电极OER性能研究 | 第58-60页 |
·经氨高温氮化的碳电极OER性能研究 | 第60-61页 |
·Co-N/C氧电极的OER电化学性能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气体扩散电极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65-70页 |
·催化层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65-67页 |
·PTFE含量对催化层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催化层厚度对空气扩散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造孔剂对扩散层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热处理对空气扩散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