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绪论 | 第12-13页 |
| 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特点 | 第13-21页 |
| 1、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3-18页 |
| (1) 口语媒介技术 | 第13-14页 |
| (2) 文字书写媒介技术 | 第14-15页 |
| (3) 印刷媒介技术 | 第15-16页 |
| (4) 电子媒介技术 | 第16-17页 |
| (5) 新媒介技术 | 第17-18页 |
| 2、媒介技术发展的特点 | 第18-21页 |
| (1) 贯穿人及人类的整个发展史 | 第18-19页 |
| (2) 新旧媒介技术的共存性 | 第19页 |
| (3) 与人的联系方式及特点不断变化 | 第19-21页 |
| 二、媒介技术与人的相互影响 | 第21-36页 |
| 1、媒介技术对人的影响 | 第21-26页 |
| (1) 行为方式 | 第21-22页 |
| (2) 文明与文化 | 第22-23页 |
| (3) 心智结构 | 第23-26页 |
| 2、人对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 第26-29页 |
| (1) 人的需求 | 第27页 |
| (2) 社会选择 | 第27-28页 |
| (3) 意料之外的功能与技术 | 第28-29页 |
| 3、媒介技术与人的相互融合 | 第29-34页 |
| 4、小结 | 第34-36页 |
| 三、从媒介技术与人的相互影响看技术与人的关系 | 第36-46页 |
| 1、媒介技术与人的相互影响的方式 | 第36-40页 |
| (1) 从表现方式上考察 | 第36-38页 |
| (2) 从时间角度考察 | 第38-40页 |
| 2、媒介技术与人相互影响的规律 | 第40-43页 |
| (1) 媒介技术与人相互影响的变化过程 | 第41-42页 |
| (2) 从"可见"到"不可见"——媒介技术与人相互影响的发展规律 | 第42-43页 |
| 3、技术与人的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 第43-46页 |
| 四、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是不断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 | 第46-62页 |
| 1、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 | 第46-49页 |
| (1) 手工技术与人的关系 | 第46-47页 |
| (2) 机器技术与人的关系 | 第47-48页 |
| (3) 高新技术与人的关系 | 第48页 |
| (4) 在"平衡"和"失衡"间变化的技术与人的关系 | 第48-49页 |
| 2、"平衡"和"失衡"的转变 | 第49-51页 |
| (1) 动态平衡下的技术与人 | 第49-50页 |
| (2) 失衡的技术与人的关系 | 第50-51页 |
| (3) 推动技术与人关系从失衡到平衡的力量 | 第51页 |
| 3、技术的日益"人格化"——技术与人关系失衡的原因 | 第51-55页 |
| (1) 技术的缘起及内在结构 | 第51-53页 |
| (2) 技术的"人格化" | 第53-54页 |
| (3) "人格化"导致技术与人关系失衡 | 第54-55页 |
| 4、动态平衡的实现 | 第55-58页 |
| (1) 求助于人的理性 | 第55-57页 |
| (2) 诉求于新技术的出现 | 第57页 |
| (3) 合理使用技术 | 第57-58页 |
| 5、把握和合理控制技术与人关系失衡的周期 | 第58-62页 |
| (1) 以人的发展为主导 | 第58-59页 |
| (2) 接受合理的演变 | 第59-60页 |
| (3) 从人、技术、世界的关系出发寻找和谐 | 第60-62页 |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件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