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絮凝剂概述 | 第10-13页 |
| ·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 | 第10-11页 |
|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1-12页 |
|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 第13-17页 |
|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 | 第13-15页 |
|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 第15-16页 |
| ·聚丙烯酰胺的改性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 第18-36页 |
|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及性能测试 | 第18-20页 |
| ·聚合方法的选择 | 第18-19页 |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19-20页 |
| ·合成方法的确定 | 第20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0-2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 第22-25页 |
| ·聚丙烯酰胺特性粘度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 ·特性粘度测定过程中的数据及处理方法 | 第23-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 ·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工艺条件 | 第25-31页 |
| ·合成聚丙烯酰胺的性能实验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 第36-46页 |
|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及性能表述 | 第36页 |
|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36页 |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 ·DMDAAC 与AM 质量比对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加水量对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Na_2SO_3 用量对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K_2S_2O_8 用量对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 对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聚合温度对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正交实验 | 第42-43页 |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 ·不同条件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实验效果 | 第43-44页 |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药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聚丙烯酰胺的改性及絮凝性能研究 | 第46-53页 |
| ·聚丙烯酰胺改性的工艺流程 | 第46页 |
| ·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实验及结果讨论 | 第46-51页 |
| ·不同原料的改性絮凝效果 | 第46-47页 |
| ·改性聚丙烯酰胺的投药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搅拌速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静置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改性聚丙烯酰胺对洗煤废水的处理 | 第51-52页 |
| ·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性能比较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聚合及絮凝机理的研究 | 第53-63页 |
| ·丙烯酰胺的聚合机理 | 第53-55页 |
| ·链引发 | 第53页 |
| ·链增长 | 第53-54页 |
| ·链终止 | 第54-55页 |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机理 | 第55-56页 |
| ·聚丙烯酰胺改性的反应机理 | 第56-57页 |
| ·絮凝机理 | 第57-63页 |
| ·胶体的稳定性 | 第57-58页 |
| ·有机高分子絮凝作用的机理 | 第58-61页 |
| ·聚丙烯酰胺系列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第61页 |
| ·絮凝法一般工艺过程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建议 | 第63-6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