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削弱梁端-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11-15页 |
·静力理论 | 第11-12页 |
·反应谱理论 | 第12-13页 |
·动力理论 | 第13页 |
·减震控制理论 | 第13-14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两种抗震设计方法的介绍 | 第15-16页 |
·两种抗震设计方法的对比 | 第16-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理论简介 | 第19-39页 |
·引言 | 第19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在国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在国内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假定 | 第22-25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23页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建立 | 第23-25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及抗震能力评估 | 第25-32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 | 第25-27页 |
·抗震能力的评估 | 第27-32页 |
·侧向水平加载模式的选取 | 第32-35页 |
·固定侧向水平加载模式 | 第33-34页 |
·考虑高振型影响的侧向水平加载模式 | 第34-35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 分析的计算模型及破坏机构 | 第35-38页 |
·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结构破坏机构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梁端翼缘削弱等效刚度钢梁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页 |
·梁端翼缘削弱等效刚度钢梁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 第39-44页 |
·已有钢梁梁端削弱形式 | 第39-41页 |
·梁端翼缘削弱等效刚度钢梁削弱尺寸的确定 | 第41-44页 |
·梁端翼缘削弱等效刚度钢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单元介绍 | 第44-45页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45-46页 |
·模型的边界约束及加载 | 第46-47页 |
·求解设定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的后处理 | 第48页 |
·梁端翼缘削弱等效刚度钢梁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8-50页 |
·单调加载的荷载与位移(P-Δ)曲线 | 第48-49页 |
·梁端翼缘削弱等效刚度钢梁与已有四种削弱钢梁内力分布情况 | 第49-50页 |
·本章小节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削弱梁端-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Push-Over 应用 | 第52-89页 |
·引言 | 第52页 |
·塑性铰的定义与设置 | 第52-60页 |
·确定侧向水平加载模式及分析工况 | 第60-61页 |
·侧向水平加载模式 | 第60页 |
·分析工况 | 第60-61页 |
·荷载控制 | 第61页 |
·计算实例 | 第61-86页 |
·建立结构整体模型 | 第62-64页 |
·多层削弱梁端-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 第64-73页 |
·高层削弱梁端-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 第73-84页 |
·多高层削弱梁端-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结语 | 第89-92页 |
1. 结论 | 第89-91页 |
2. 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与获奖情况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