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Bacillus cereus B-02拮抗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检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文献综述第8-20页
 1 引言第8页
 2 芽孢杆菌抗菌防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第8-10页
   ·竞争作用第8页
   ·诱导抗性第8-9页
   ·拮抗作用第9-10页
     ·抗生素类第9页
     ·蛋白类抗菌物质第9-10页
 3 生防菌拮抗作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拮抗基因的主要种类第10-11页
   ·拮抗基因在抗真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11页
 4 转座子标签法研究进展第11-14页
   ·转座原理第11-12页
   ·转座类型第12页
   ·转座子Tn917及其应用第12-14页
     ·Tn917的发现第12-13页
     ·转座子Tn917的应用第13-14页
 5 插入位点侧翼基因的获得方法第14-18页
   ·反向PCR(IPCR)第14-15页
   ·随机引物PCR(RP-PCR)第15-18页
     ·半特异性PCR第16页
     ·TAIL-PCR第16-18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7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构建Bacillus cereus抑菌活性消失突变株第20-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供试材料第20-22页
     ·菌株与质粒第20页
     ·培养基第20-21页
     ·试剂与缓冲液第21-22页
     ·工具酶及其他药剂第22页
     ·仪器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30页
     ·Bacillus.subtilis PY143中质粒pTV1的提取及纯化第22-23页
     ·质粒pTV1的酶切鉴定第23页
     ·质粒pTV1向蜡样芽孢杆菌B-02的电转化及检测第23-24页
     ·转座子Tn917的转座第24-25页
     ·抑菌活性丧失突变体的筛选第25页
     ·突变菌株的分子检测第25-26页
     ·Southern杂交分析第26-29页
     ·突变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质粒pTV1的提取及酶切鉴定第30页
   ·pTV1向Bacillus cereus B-02的电转化及检测第30页
   ·转座诱变第30-31页
   ·Southern杂交分析第31页
   ·抑菌活性丧失突变体的筛选第31-32页
   ·突变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2-34页
     ·菌落形态的观察第32页
     ·革兰氏染色及镜检第32-33页
     ·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测定第33页
     ·生长曲线测定第33-34页
 3 讨论与小结第34-36页
   ·质粒pTV1向野生Bacillus cereus B-02的转化第34-35页
   ·Tn917的转座作用第35页
   ·抑菌活性丧失突变体的筛选及southern杂交第35-36页
第三章、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第36-45页
 1 供试材料第36-37页
   ·菌株与载体第36页
   ·培养基第36页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突变菌株B-02-T基因组的提取及纯化第37页
   ·突变菌株B-02-T的PCR检测第37页
   ·TAIL-PCR方法克隆突变菌株B-02-T中Tn917侧翼序列第37-40页
     ·引物设计第37页
     ·TAIL-PCR的反应体系及程序第37-39页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第39页
     ·回收产物与载体的连接第39页
     ·转化第39-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Tn917插入突变菌株B-02-T的PCR鉴定第40页
   ·突变菌株B-02-T Tn917侧翼序列的分离第40-41页
   ·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第41-43页
     ·测序结果第41-43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3页
 4 讨论与小结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46-47页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3-54页
在学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其他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三角涡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DjGon基因的进化、表达分析
下一篇:工程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