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水体重金属及其研究进展第12-21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3-32页
   ·研究区概况第23-2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32页
     ·研究思路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32页
第三章 黄河包头段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第32-42页
   ·不同水期过滤水和上覆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第32-33页
   ·不同水期上覆过滤水和消解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沿程变化第33-35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第35-37页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第37-41页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 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释放及形态转化研究第42-57页
   ·实验方法第42-44页
     ·实验样品及其地球化学特性第42-43页
     ·实验方法及条件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5页
     ·吸附实验的结果与讨论第44-51页
     ·形态分析实验的结果与讨论第51-53页
     ·释放实验的结果与讨论第53-55页
   ·结论第55-57页
第五章 重金属在水-沉积物-鱼微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关系研究第57-9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实验材料第58页
     ·微生态系统暴露实验第58-60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60页
   ·结果第60-71页
     ·上覆水和过滤水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第60-62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第62-66页
     ·鱼体内重金属含量变化第66-71页
   ·讨论第71-90页
     ·暴露实验中鱼体内重金属含量变化第71-79页
     ·水-沉积物-鱼系统中重金属的响应关系第79-89页
     ·重金属在鱼体内与环境介质间的回归模型构建第89-90页
   ·结论第90-92页
第六章 黄河包头段野生经济鱼类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第92-112页
   ·环境、材料与方法第92-93页
     ·研究区域黄河包头城区段介绍第92页
     ·样品种类第92-93页
   ·结果与讨论第93-109页
     ·黄河包头段主要经济鱼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食用安全性分析第93-95页
     ·黄河包头段不同鱼种重金属污染差异性分析第95-98页
     ·黄河包头段经济鱼类各组织中重金属的蓄积状况分析第98-101页
     ·黄河包头段鱼体重金属与体重身长的关系分析第101-104页
     ·黄河包头段重金属富集规律探讨第104-108页
     ·黄河包头段重金属迁移富集规律探讨第108-109页
   ·结论第109-112页
第七章 南海湖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第112-128页
   ·沉积柱芯中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第113-116页
   ·沉积物中AVS-SEM的分布第116-119页
     ·表层沉积物中AVS与SEM的分布第116-118页
     ·沉积物中AVS与SEM的垂直分布第118-119页
   ·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第119-124页
     ·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过滤水中重金属的响应关系第120-121页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制第121-124页
   ·南海湖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第124-125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空间效应第125-126页
   ·空间效应理论对黄河重金属污染的解释第126页
   ·结论第126-128页
第八章 结论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附图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43-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λ噬菌体溶源/裂解转变的动力学研究和细胞壁裂解酶的信息学研究
下一篇: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凋亡发生和调控与其发育潜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