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劳动观的当代解读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4页
 一、国内学界基本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第8-10页
 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预期研究成果第10-14页
  1、研究方法第10-12页
  2、研究目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2-14页
第一章 青年毛泽东“他性”视界中的劳动观第14-41页
 第一节 青年毛泽东劳动观的理论“支援背景”第15-26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劳动思想的“潜移默化”第16-20页
  二、西方民粹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劳动思想的“冲击”第20-26页
 第二节 青年毛泽东劳动观的理论与实践第26-41页
  一、青年毛泽东劳动观的理论维度第27-31页
  二、青年毛泽东劳动观的实践向度第31-36页
  三、“他性镜像”视域下人本主义异化逻辑与乌托邦幻想第36-41页
第二章 契合与背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劳动观的曲折发展第41-86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多重维度解析第41-45页
  一、人类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第41-43页
  二、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劳动概念第43-44页
  三、哲学视域下的劳动概念第44-45页
 第二节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观的自主性建构第45-73页
  一、对劳动的概念的马克思主义式理解第46-50页
  二、对劳工阶级社会历史性地位的“坡型”认知路线第50-61页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模式下“脑体合一”思想的全新建构第61-65页
  四、一种多样可能性视角:体力劳动与无产阶级意识地锻造第65-73页
 第三节 毛泽东晚年劳动问题探索的理论误失与教训第73-86页
  一、经验论色彩:对劳动阶级的阶级属性之错误界分第73-76页
  二、迷信与贬低的双重构像:脑力劳动向体力劳动看齐第76-80页
  三、混淆“资产阶级法权”、否定按劳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第80-86页
结语:毛泽东劳动观的当代意义与价值归宿第86-94页
 一、尊重劳动、保护劳动的永恒意义第86-88页
 二、社会主义劳动和谐关系的当下建构第88-89页
 三、“劳动光荣”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第89-91页
 四、尊重体力劳动与着力推进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的统一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后记第100-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公平效率观的历史变迁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当代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