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交换与多层交换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SUPA网络体系结构与SUPANET | 第13-18页 |
·DWDM为"三网合一"提供了通信基础 | 第13-14页 |
·SUPA借用带外信令技术将用户平台简化为单层 | 第14-15页 |
·SUPANET的协议层次模型和接口 | 第15-17页 |
·SUPANET的SUPA模式下的工作过程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本论文的组织 | 第18-20页 |
第2章 交换技术介绍和分析 | 第20-32页 |
·多层交换技术 | 第20-24页 |
·第一层交换 | 第20-21页 |
·第二层交换 | 第21-22页 |
·第三层交换 | 第22-23页 |
·第四层交换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EPFTS单物理层交换技术 | 第24-28页 |
·EPFTS和多层交换的比较 | 第28-30页 |
·设计原理和层次结构 | 第28-29页 |
·QoS | 第29-30页 |
·交换机制 | 第30页 |
·定长帧机制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多层交换技术仿真分析 | 第32-41页 |
·比较方案 | 第32页 |
·网络仿真技术与OPNET | 第32-34页 |
·多层交换网络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34-40页 |
·网络设计 | 第35-36页 |
·网络仿真及结果 | 第36-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单层交换与多层交换的仿真分析 | 第41-58页 |
·仿真方案设计 | 第41-46页 |
·方案的提出 | 第41-42页 |
·虚拟MAC地址 | 第42-44页 |
·虚拟MAC地址的分配 | 第44页 |
·单层交换连接建立和数据传输的过程设计 | 第44-46页 |
·仿真目标 | 第46页 |
·仿真模型设计 | 第46-51页 |
·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 第46-47页 |
·src节点模型功能设计与建模 | 第47-49页 |
·des节点的功能设计与建模 | 第49页 |
·中间节点模型功能设计与建模 | 第49-51页 |
·定长以太网帧的研究 | 第51-52页 |
·单层交换的实现 | 第52-54页 |
·"VMAC1-VMAC2"映射表的建立 | 第52-53页 |
·数据包格式 | 第53-54页 |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基于EPF的单层仿真分析 | 第58-70页 |
·仿真方案 | 第58-60页 |
·仿真目标 | 第60-61页 |
·仿真模型设计 | 第61-65页 |
·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 第61页 |
·节点模型设计 | 第61-63页 |
·进程模型的功能设计 | 第63-65页 |
·仿真过程及结果 | 第65-69页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5页 |
·仿真过程 | 第65-67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1.研究总结 | 第70页 |
2.前景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