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轨道站点地区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低碳城市的提出 | 第8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 | 第8-9页 |
| ·南京地铁的机遇与挑战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0页 |
| ·城市轨道站点的界定 | 第10页 |
| ·城市轨道站点地区范围界定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 ·论文框架与内容 | 第12-14页 |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 ·论文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4-23页 |
| ·建设低碳城市理论回顾及评价 | 第14-17页 |
| ·国外已有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 ·国内已有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 ·对现有理论成果的评价 | 第16-17页 |
| ·交通工具的进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17-23页 |
| ·交通工具的进步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简单回顾 | 第17-18页 |
| ·城市轨道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的作用 | 第18-23页 |
| 第三章 南京地铁站点的分类、特征和需求研究 | 第23-45页 |
| ·南京地铁一号线概况 | 第23-24页 |
| ·南京地铁一号线站点分类 | 第24-31页 |
| ·现有站点分类理论体系回顾及评价 | 第24-27页 |
| ·确定站点分类方法和具体步骤 | 第27页 |
| ·界定站点地区范围 | 第27-28页 |
| ·采用SPSS19.0对站点进行聚类分析 | 第28-30页 |
| ·基于SPSS聚类分析的结果调整 | 第30-31页 |
| ·站点分类小结 | 第31页 |
| ·各类站点客流特征研究 | 第31-43页 |
|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客流特征调查回顾 | 第31-32页 |
| ·南京地铁站点客流特征对比研究 | 第32-42页 |
| ·站点客流特征小结 | 第42-43页 |
| ·站点乘客需求预测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南京地铁站点地区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 第45-61页 |
| ·站点地区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的低碳理念 | 第45-46页 |
| ·减少出行需求和出行距离 | 第45页 |
| ·提升轨道交通吸引力,倡导绿色出行 | 第45页 |
| ·引导私人交通的有序出行 | 第45-46页 |
| ·各类站点地区现状问题特征及优化 | 第46-59页 |
| ·公共中心区站点地区优化 | 第46-49页 |
| ·居住区站点地区优化 | 第49-51页 |
| ·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地区优化 | 第51-53页 |
| ·一般交通枢纽站点地区优化 | 第53-55页 |
| ·景点区站点地区优化 | 第55-57页 |
| ·一般站点地区优化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62页 |
|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67-69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