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规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文章的逻辑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 | 第18-30页 |
第一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8-22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涵义 | 第18-20页 |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性质 | 第22-23页 |
一、信托的涵义 | 第22-23页 |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信托为基础 | 第23页 |
三、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 | 第23页 |
第三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3-30页 |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 第23-25页 |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第25-27页 |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 | 第27页 |
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代客理财 | 第27-28页 |
五、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非法集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现状考察 | 第30-49页 |
第一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现状考察 | 第30-37页 |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二、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考察 | 第37-49页 |
一、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阶段 | 第38-39页 |
二、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形式 | 第39-42页 |
三、我国私募基金生存状况 | 第42-43页 |
四、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6页 |
五、我国私募基金将面临的风险 | 第46-47页 |
六、我国私募基金的特殊性分析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境外立法考察 | 第49-59页 |
第一节 美国私募基金相关法律规范 | 第49-53页 |
一、美国私募基金的法律框架 | 第49页 |
二、美国私募基金豁免资格的规定 | 第49-50页 |
三、对私募基金投资人资格和个数的限制 | 第50-52页 |
四、有关私募发行的规定 | 第52-53页 |
五、有关私募基金发起人、管理人的规定 | 第53页 |
第二节 英国的私募基金立法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开曼群岛私募基金相关法律规范 | 第54-56页 |
一、开曼群岛规范私募基金的法律框架 | 第54-55页 |
二、开曼群岛私募基金豁免资格的监管 | 第55-56页 |
第四节 日本的私募基金立法 | 第56页 |
第五节 我国台湾地区私募基金法律制度 | 第56-57页 |
第六节 境外立法的借鉴 | 第57-59页 |
一、境外立法的总结与启示 | 第57页 |
二、立足国情借鉴经验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规制 | 第59-72页 |
第一节 我国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制原则 | 第59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界定的具体化 | 第59-62页 |
一、私募基金投资者资格界定 | 第59-60页 |
二、对于投资者人数的限制 | 第60-61页 |
三、私募基金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 第62-70页 |
一、对私募基金发起人、管理人资格的要求 | 第62-63页 |
二、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63-65页 |
三、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65-66页 |
四、私募基金的契约或合伙协议的规范化 | 第66-67页 |
五、设立独立的基金托管人 | 第67-68页 |
六、审查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 | 第68-69页 |
七、大额交易申报与间接披露 | 第69页 |
八、设立准则制度 | 第69-70页 |
第四节 前瞻性地考虑对冲基金的规制 | 第70-72页 |
第五章 非正式制度建设 | 第72-74页 |
第一节 信用制度建设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工作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