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PRD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PRD 技术的提出 | 第12页 |
·PRD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热力性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 第18-23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18页 |
·试验方案与布置 | 第18-20页 |
·沟灌试验小区设计与布设 | 第18-19页 |
·滴灌试验小区设计与布设 | 第19-20页 |
·观测指标和测定方法 | 第20-23页 |
·常规气象资料 | 第20-21页 |
·土壤含水量测定 | 第21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21-22页 |
·生长发育性状 | 第22页 |
·地温数据测定 | 第22页 |
·产量和品质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隔沟交替灌溉和膜下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变化特征 | 第23-34页 |
·不同沟灌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 | 第23-32页 |
·沟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垂向变化过程 | 第23-25页 |
·不同沟灌条件下棉花不同根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 | 第25-32页 |
·不同滴灌模式下棉花不同根区的土壤水分状况 | 第32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棉花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 第34-50页 |
·不同灌溉模式对大田棉花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不同沟灌模式对大田棉花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不同滴灌模式对大田棉花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灌溉模式对大田棉花生殖生长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灌溉方式大田棉花干物质量在生育期的变化 | 第39-41页 |
·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棉花光合、蒸腾与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1-47页 |
·不同沟灌模式对大田棉花光合、蒸腾与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滴灌模式对大田棉花光合、蒸腾与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47-50页 |
·不同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对棉花气孔导度和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地温对隔沟交替灌溉的响应 | 第50-62页 |
·不同沟灌模式下地温的日变化特征 | 第50-51页 |
·隔沟交替灌溉下交替周期内地温的变化特征 | 第51-54页 |
·隔沟交替灌溉和常规灌溉垄上温度比较 | 第54-56页 |
·影响地温的因素分析以及通过地温预测交替灌溉时间的可行性探讨 | 第56-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不同灌溉模式下棉花的耗水规律 | 第62-68页 |
·不同沟灌模式下棉花耗水规律 | 第62-64页 |
·不同滴灌模式下棉花耗水规律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棉花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68-77页 |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对棉花产量和霜前花比例的影响 | 第68-72页 |
·不同沟灌模式对棉花产量和霜前花比例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沟灌模式下棉花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 第69-70页 |
·不同滴灌模式下棉花产量和其构成要素分析 | 第70-72页 |
·不同沟灌方式下棉花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72-73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73-77页 |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棉花产量、品质和霜前花比例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77-80页 |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8-79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