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世界史论文--现代史(1917年~)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论文

“史迪威事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3页
 一、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第8-9页
  1. 理论意义第8页
  2. 现实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第9-11页
  1. 国外研究状况第9-10页
  2. 中国大陆及台湾学者的研究状况第10-11页
 三、本题的重难点、创新及研究途径和方法第11-13页
  1. 本题的重点第11页
  2. 本题的难点第11页
  3. 本题的创新点及自己的见解第11-12页
  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史迪威事件的背景第13-20页
 (一) 史迪威其人及其早期在华经历第13-19页
  1. 史迪威来华之前的经历第13-16页
  2. 史迪威在华的早期经历第16-19页
 (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第19-20页
  1.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第19页
  2. 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第19-20页
二、史迪威事件始末第20-49页
 (一) 中国战区的设立与史迪威来华第20-23页
  1. 中国战区的设立第21-22页
  2. 史迪威来华第22页
  3. 蒋史早期接触第22-23页
 (二) 史迪威与滇缅作战第23-37页
  1. 史迪威临危受命指挥中国远征军入缅第24-25页
  2. 第一次滇缅作战与蒋史矛盾的开始第25-32页
  3. 史迪威对滇缅反攻所做的准备第32-33页
  4. 第二次滇缅作战与蒋史矛盾的升级第33-37页
 (三) 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分析第37-43页
  1. 史迪威和蒋介石关于滇缅作战的分歧第37-38页
  2. 史迪威与陈纳德的战略冲突第38-40页
  3. 史迪威对中共的态度第40-43页
 (四) 史迪威事件的全面爆发第43-49页
  1 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的影响第43页
  2. 中美争夺军事指挥权引发蒋史矛盾第43-47页
  3. 美国召回史迪威第47-48页
  4 史迪威回国与史迪威事件的终结第48-49页
三、史迪威事件的原因分析第49-52页
 (一) 中美两国总体战略的差异是事件的根本原因第49-51页
  1. 美国旨在利用中国拖住日本第49-50页
  2. 蒋介石企图借助英美结束对日战争第50-51页
 (二) 蒋史的个人因素是史迪威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第51-52页
  1. 蒋介石的中国政客本质第51页
  2. 史迪威的美国军人性格第51-52页
四、史迪威事件的影响第52-57页
 (一) 对远东抗战大局的影响第52-54页
  1. 中国战区的分裂第52-53页
  2. 盟国对日作战的战略转变第53页
  3. 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第53-54页
  4. 对国民政府和美国关系的影响第54页
 (二) 对战后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第54-57页
  1. 国民党政府依靠美援打内战第54-56页
  2. 中美两国冷战的序幕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目录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土耳其的安全保证(1948-1952)
下一篇: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新闻传播业--以黑幕揭发运动为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