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NPL评估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8页 |
·研究 NPL评估的重要意义 | 第14-15页 |
·NPL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8页 |
第二章 NPL评估的必要性、方法及特点 | 第18-27页 |
·NPL评估必要性 | 第18-21页 |
·评估是各种处置方式的定价基础 | 第19-20页 |
·评估是考核AMC的重要依据之一 | 第20页 |
·评估是防范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 | 第20-21页 |
·NPL评估的内容 | 第21-23页 |
·NPL的现值初评估 | 第21页 |
·NPL处置前的评估 | 第21-23页 |
·NPL评估的价值类型及实现途径 | 第23-24页 |
·价值类型 | 第23-24页 |
·价值实现途径 | 第24页 |
·NPL评估的特点 | 第24-27页 |
·评估对象的特殊性 | 第25页 |
·评估主体的可选择性 | 第25-26页 |
·评估范围的差异性 | 第26页 |
·评估方法具有非标准型和多样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NPL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7-33页 |
·我国 NPL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评估咨询成本高 | 第27-28页 |
·评估理论严重滞后 | 第28页 |
·评估与处置价格之间的矛盾突出 | 第28-29页 |
·部分 NPL权属、性质不清 | 第29页 |
·评估过程中主观判断成分较多 | 第29页 |
·NPL的处置进度与评估咨询报告质量的矛盾突出 | 第29-30页 |
·NPL评估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现有评估规范没有完善的债权价值评估方法 | 第30-31页 |
·评估受到索取资料的限制 | 第31页 |
·评估口径不统一 | 第31页 |
·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尚不够重视 | 第31-32页 |
·历史上政策、法律的变化造成 NPL评估的不确定性 | 第32页 |
·各地方政策的差异影响 NPL的评估 | 第32页 |
·各种 NPL评估的基础数据积累不够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改善我国 NPL评估应采取的对策 | 第33-36页 |
·目前应重点采取的对策 | 第33-34页 |
·政府应创造有利环境,支持 NPL的评估工作 | 第33页 |
·加强理论研究,尽快制定有关评估方法体系 | 第33-34页 |
·评估机构应与处置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 第34页 |
·必须重视 NPL尽职调查及法律调查 | 第34页 |
·其它可采取的对策 | 第34-36页 |
·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其它国家对不良债权评估的经验 | 第34-35页 |
·加强评估队伍建设,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 第35页 |
·坚持务实态度,合理使用产权评估依据 | 第35-36页 |
·应正确使用评估报告 | 第36页 |
第五章 对 NPL评估技术、方法的建议 | 第36-47页 |
·单项 NPL的评估 | 第36-44页 |
·案例背景 | 第36-37页 |
·深圳XX会计师事务所对评估对象的评估情况 | 第37-39页 |
·深圳市XX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的评估情况 | 第39-41页 |
·笔者对评估对象的评估 | 第41-42页 |
·单项 NPL的评估方法及思路 | 第42-44页 |
·NPL资产包的评估 | 第44-47页 |
·案例背景 | 第44-45页 |
·评估公司对 NPL资产包中部分项目评估情况 | 第45页 |
·笔者对 NPL资产包案例的评估 | 第45-46页 |
·笔者认为简单实用的 NPL资产包的评估方法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