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理论论文

信息的社会问题与信息生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9页
   ·选题依据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6-17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与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第18-19页
第2章 信息的社会问题与信息生态概述第19-29页
   ·信息社会问题的分类及表现第19-21页
     ·信息社会问题的分类第19页
     ·信息社会问题的表现第19-21页
   ·信息生态的基本概念第21-29页
     ·生态与生态学第21-22页
     ·系统与生态系统第22-23页
     ·自然生态和信息生态第23-25页
     ·生态因子与环境第25-27页
     ·信息生态学的学科背景第27-29页
第3章 信息生态系统的模型与结构分析第29-38页
   ·信息生态的三要素第29-32页
     ·信息(资源)第29-30页
     ·信息人第30页
     ·信息环境第30-32页
   ·信息生态系统结构模式第32-36页
     ·信息生态系统第32-33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第33-34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第34-36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第36-38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性第36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36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协同性第36-37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第37页
     ·信息生态系统的关键性“物种”第37-38页
第4章 信息的社会问题对信息生态的负面影响第38-48页
   ·信息社会问题的原因及危害第38-43页
     ·信息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8-42页
     ·信息社会问题的危害第42-43页
   ·信息的社会问题导致信息生态失衡第43-44页
     ·信息生态失衡第43页
     ·信息生态失衡的危害第43-44页
   ·信息生态平衡是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第44-48页
     ·信息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第45-46页
     ·信息生态平衡的意义第46-48页
第5章 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原则第48-56页
   ·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第48-50页
     ·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目的第48-49页
     ·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意义第49-50页
   ·相关学科对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启迪第50-53页
     ·哲学给予信息生态建设的启迪第50-51页
     ·自组织理论对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启迪第51-53页
   ·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原则第53-56页
     ·整体性原则第53页
     ·多样性原则第53-54页
     ·协同性原则第54页
     ·开放性原则第54页
     ·共享性原则第54-55页
     ·可持续性原则第55-56页
第6章 我国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分析第56-63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构建和谐信息生态保障体系第56-58页
     ·“以人为本”: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宗旨第56-57页
     ·“全面”、“协调”: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核心第57页
     ·“可持续发展”,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追求目标第57-58页
   ·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第58-63页
     ·遵循整体性原则,加强政府行为,从宏观上完善相关法规建设第58-59页
     ·遵循多样性原则,营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环境第59-60页
     ·遵循协调性原则,协调好信息—人—信息环境的关系第60页
     ·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信息技术创新,在创新中求可持续发展第60-61页
     ·遵循共享性原则,合理配置和培植更多共享型信息资源第61页
     ·以人为本,提高人的信息生态意识,满足人对信息的合理需求第61-62页
     ·合理运用经济手段,规范信息市场,调节信息平衡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研究
下一篇:甚低频遥控解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