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遗产 | 第13-14页 |
| ·遗产旅游 | 第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遗产及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 | 第19-26页 |
| ·世界遗产的定义 | 第19-20页 |
| ·我国的世界遗产与遗产体系 | 第20-21页 |
| ·我国的世界遗产 | 第20-21页 |
| ·我国的遗产体系 | 第21页 |
| ·国际公约、宪章中反映的遗产保护思想与方法 | 第21-22页 |
| ·对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解读 | 第22-23页 |
| ·真实性——从文化遗产延伸到自然遗产 | 第22-23页 |
| ·完整性——从自然遗产延伸到文化遗产 | 第23页 |
| ·遗产开发模式 | 第23-26页 |
| ·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开发 | 第23-24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 第24-26页 |
| 第3章 门头沟西部地区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 第26-33页 |
| ·区域概况 | 第26-27页 |
|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 ·历史文化 | 第26-27页 |
| ·门头沟西部山区遗产资源 | 第27-31页 |
| ·遗产资源分类 | 第27-28页 |
| ·混合型遗产 | 第28页 |
| ·自然型遗产 | 第28-29页 |
| ·文化型遗产 | 第29-31页 |
| ·门头沟遗产资源评价 | 第31-33页 |
| ·类型多样,遗产资源丰富 | 第31-32页 |
| ·特色鲜明,品味较高 | 第32页 |
| ·遗产资源主要以文化类遗产为主 | 第32页 |
| ·部分遗产资源面临破坏威胁 | 第32-33页 |
| 第4章 门头沟西部地区遗产资源管理与保护 | 第33-41页 |
| ·遗产资源保护现状 | 第33-34页 |
| ·遗产管理体制 | 第33页 |
| ·专项法规 | 第33-34页 |
| ·保护规划 | 第34页 |
| ·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 ·遗产资源赋存状况尚未完全明确 | 第34页 |
|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 第34页 |
| ·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尚待完善 | 第34-37页 |
| ·门头沟西部遗产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建议 | 第37-41页 |
| ·深化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 第37页 |
| ·进一步完善遗产管理机制 | 第37-39页 |
| ·改变不合理的遗产资源利用方式 | 第39页 |
| ·控制遗产资源的利用强度 | 第39页 |
| ·提高当地游客、居民、管理者的遗产保护意识 | 第39页 |
| ·加强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推进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 第39-41页 |
| 第5章 门头沟西部地区遗产旅游发展 | 第41-52页 |
| ·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 第41-43页 |
| ·旅游发展速度较快,旅游规模不断增大 | 第41-42页 |
| ·客源市场开拓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 第42-43页 |
| ·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遗产旅游景区 | 第43页 |
|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 第43页 |
| ·遗产旅游发展SWOT 分析 | 第43-47页 |
| ·优势(Strengths) | 第43-44页 |
| ·劣势(Weaknesses) | 第44-45页 |
|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45-46页 |
| ·挑战(Threats) | 第46-47页 |
| ·遗产旅游开发 | 第47-52页 |
| ·开发原则 | 第47-48页 |
| ·开发策略 | 第48-50页 |
| ·遗产旅游开发方向 | 第50-52页 |
| 第6章 自然型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案例分析——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52-63页 |
| ·保护区概况 | 第52-53页 |
| ·自然地理 | 第52页 |
| ·历史沿革 | 第52页 |
| ·旅游发展概况 | 第52-53页 |
| ·遗产资源状况 | 第53-55页 |
| ·植物资源 | 第53-54页 |
| ·动物资源 | 第54页 |
| ·珍稀动植物 | 第54-55页 |
| ·遗产价值评价 | 第55-56页 |
|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高 | 第55页 |
| ·丰富的珍稀与特有生物物种 | 第55页 |
| ·典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 第55-56页 |
| ·首都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 | 第56页 |
| ·功能分区及分区管理策略 | 第56-60页 |
| ·生态旅游发展 | 第60-63页 |
| ·环境容量测算 | 第60页 |
| ·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 第60-63页 |
| 第7章 文化型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案例分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川底下村 | 第63-73页 |
| ·京西古村落概况 | 第63-64页 |
| ·区域背景 | 第63页 |
| ·京西古村落的交通状况 | 第63-64页 |
| ·川底下村的遗产资源 | 第64-66页 |
| ·村落概况 | 第64页 |
| ·遗产资源特色 | 第64-66页 |
| ·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66-67页 |
| ·遗产旅游发展现状 | 第66页 |
| ·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6-67页 |
| ·建议与对策 | 第67-73页 |
| ·加强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 第67页 |
| ·建立遗产旅游发展基金 | 第67-68页 |
| ·拓展遗产体验型旅游产品 | 第68页 |
| ·加强与周边古村落合作 | 第68-73页 |
|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