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DS的交直流系统实时数字仿真方法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电力系统仿真简介 | 第12-15页 |
·电力系统仿真的定义 | 第12页 |
·电力系统仿真的分类 | 第12-14页 |
·物理仿真、数字仿真和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 第12-13页 |
·电磁暂态仿真、机电暂态仿真和中长期动态仿真 | 第13-14页 |
·实时仿真和非实时仿真 | 第14页 |
·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系统 | 第16-18页 |
·交直流电力系统实际故障仿真技术 | 第18页 |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技术 | 第18-20页 |
·电力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交直流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 | 第22-36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 | 第22-26页 |
·RTDS 简介 | 第22-23页 |
·RTDS 硬件和软件介绍 | 第23-25页 |
·RTDS 硬件配置 | 第23-24页 |
·RTDS 图形软件 | 第24页 |
·RTDS 自定义编程环境 | 第24-25页 |
·RTDS 功能及应用领域 | 第25-26页 |
·交直流电力系统RTDS 仿真建模 | 第26-33页 |
·交流系统仿真建模 | 第26-28页 |
·交流网络动态等值 | 第26页 |
·交流系统元件模型 | 第26-27页 |
·RTDS 交流系统建模 | 第27-28页 |
·直流系统仿真建模 | 第28-31页 |
·换流变压器模型 | 第29页 |
·点火脉冲算法 | 第29-30页 |
·实际直流输电控制装置 | 第30-31页 |
·仿真步长的选择 | 第31页 |
·处理器资源分配 | 第31-33页 |
·基于RTDS 的交直流系统实时仿真实验平台 | 第33-35页 |
·交直流系统仿真平台整体结构 | 第33-34页 |
·仿真系统RTDS 配置及特点 | 第34页 |
·控制装置接口及数据交换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实时电网仿真与实际故障状况对比 | 第36-52页 |
·引言 | 第36页 |
·交直流电网RTDS 仿真模型 | 第36-37页 |
·基于RTDS 的录波回放方法 | 第37-41页 |
·Comtrade 录波文件格式 | 第37-38页 |
·Comtrade 格式文件处理软件 | 第38-39页 |
·软件主要功能 | 第38页 |
·不同频率文件的合并 | 第38-39页 |
·基于RTDS 录波回放的实现 | 第39-41页 |
·实际故障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高肇直流极2 闭锁事故 | 第41-43页 |
·故障情况介绍 | 第41页 |
·故障仿真实验 | 第41-4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高肇直流极1 换相失败事故 | 第43-46页 |
·故障情况介绍 | 第43页 |
·事故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500kV 莞鹏B 线跳闸事故 | 第46页 |
·故障情况介绍 | 第46页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6页 |
·单相故障对换相失败的影响 | 第46页 |
·横东甲乙线误动事故 | 第46-51页 |
·故障情况介绍 | 第46-48页 |
·故障原因分析 | 第48页 |
·故障仿真实验 | 第4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原理与接口算法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页 |
·电磁暂态和机电暂态仿真方法 | 第52-55页 |
·电磁暂态过程仿真 | 第52-53页 |
·机电暂态过程仿真 | 第53-55页 |
·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仿真方法比较 | 第55页 |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原理 | 第55-56页 |
·机电侧网络接口等值电路 | 第56-59页 |
·单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电路 | 第56-57页 |
·机电侧等值电路形成与实现 | 第57-59页 |
·电磁侧网络接口等值电路 | 第59-62页 |
·基于dq 变换的可控功率源模型 | 第59-60页 |
·仿真实验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稳态情况 | 第60-61页 |
·不对称故障情况 | 第61页 |
·含谐波情况 | 第61-62页 |
·混合实时仿真接口数据交换时序 | 第62-65页 |
·串行数据交互方式 | 第62-63页 |
·并行数据交互方式 | 第63-64页 |
·改进的并行数据交互方式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的实现与应用 | 第66-76页 |
·引言 | 第66页 |
·电磁/机电暂态程序接口方式 | 第66-68页 |
·模拟量接口方式 | 第66-67页 |
·数字量接口方式 | 第67页 |
·自定义模型接口方式 | 第67-68页 |
·实时机电暂态仿真程序 | 第68-72页 |
·传统“实时”机电暂态程序 | 第68-69页 |
·多线程技术 | 第69页 |
·稀疏矩阵技术 | 第69-71页 |
·实时机电暂态仿真程序框架 | 第71-72页 |
·仿真算例 | 第72-75页 |
·交直流混合系统结构 | 第72页 |
·故障仿真实验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电力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 | 第76-91页 |
·引言 | 第76页 |
·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 | 第76-82页 |
·残差分析法 | 第77-79页 |
·特征量分析法 | 第79-82页 |
·Prony 分析法简介 | 第79-80页 |
·频率相似度指标 | 第80-81页 |
·阻尼相似度指标 | 第81-82页 |
·幅值相似度指标 | 第82页 |
·基于 LabView 的仿真可信度分析程序 | 第82-85页 |
·仿真算例 | 第85-90页 |
·理想波形可信度分析 | 第85-86页 |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算例 | 第86-87页 |
·实际故障仿真算例 | 第87-90页 |
·故障仿真实验 | 第87页 |
·仿真结果可信度分析 | 第87页 |
·模型关键参数修正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