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本文主要的工作阶段和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 第13-20页 |
第一节 云南保山地质地理概况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云南保山羊邑组植物组合特征及地质时代 | 第15-17页 |
第三节 云南腾冲芒棒组植物组合特征及地质时代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基本术语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第三节 特有种分析法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最适范围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云南保山羊邑两种被子植物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化石描述 | 第29-34页 |
第二节 古气候意义 | 第34-40页 |
第四章 云南保山腾冲两种被子植物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40-45页 |
第一节 化石描述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古气候意义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云南保山羊邑上新世古环境重建 | 第45-54页 |
第一节 云南保山羊邑上新世古气候重建 | 第45-51页 |
第二节 云南保山羊邑上新世古海拔恢复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图版说明 | 第63-66页 |
图版 | 第66-77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