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绒山羊微卫星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陇东绒山羊育成生态环境及育成概况 | 第12-13页 |
2 陇东绒山羊外貌特征 | 第13-14页 |
3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绒山羊生产概况 | 第14页 |
·绒山羊品种、分布及生产性能 | 第14-15页 |
·开士米型粗毛山羊 | 第15页 |
·绒毛型山羊 | 第15页 |
·绒山羊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自然选择时期 | 第16页 |
·人工选择时期 | 第16-18页 |
4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8-21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 第18-20页 |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 第20-21页 |
5.微卫星标记原理 | 第21-23页 |
·微卫星DNA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21页 |
·微卫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 第21-22页 |
·微卫星DNA的多态性 | 第22-23页 |
·微卫星DNA多态性形成的机制 | 第22页 |
·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6 微卫星标记在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山羊遗传评估、起源与进化 | 第23页 |
·群体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研究与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QTL定位 | 第24-25页 |
·构建山羊遗传图谱 | 第25页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25-26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陇东绒山羊DNA遗传多样性微卫星研究 | 第28-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材料 | 第28-30页 |
·样品采集 | 第2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8-30页 |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及设备见表3 | 第28-29页 |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 | 第29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9-30页 |
·琼脂糖、聚丙烯酰胺所用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DNA的纯化 | 第31-32页 |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32页 |
·设计引物 | 第32-33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33页 |
·PCR反应程序 | 第33页 |
·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 第33-3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3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3-34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以下操作均在摇床上进行) | 第34页 |
2 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34页 |
·多态信息含量 | 第34-35页 |
·群体杂合度计算 | 第35页 |
·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检验 | 第35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DNA提取 | 第36页 |
·PCR扩增产物1.5%琼脂糖检测 | 第36-37页 |
·PCR扩增产物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 第37页 |
·9个微卫星标记在陇东绒山羊群体中的遗传特性 | 第37-38页 |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陇东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 第39-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页 |
·材料 | 第39页 |
·PCR扩增、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及分析 | 第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陇东绒山羊经济性状的表型值与微卫星座位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不均均衡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 第40页 |
·相关位点各基因型间分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51页 |
1 讨论 | 第43-51页 |
·标记密度与样本容量 | 第43-44页 |
·微卫星标记的选择 | 第44页 |
·微卫星标记多态性 | 第44-46页 |
·9个微卫星座位与陇东绒山羊经济性状标记的效应 | 第46-47页 |
·影响PCR扩增反应的因素 | 第47-48页 |
·PCR产物的检测 | 第48-49页 |
·基因型判读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