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交通拥挤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论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交通拥挤的界定和属性 | 第19-20页 |
·交通拥挤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交通拥挤的特征 | 第19-20页 |
·低碳交通的理念 | 第20-22页 |
·低碳交通的内涵 | 第20-21页 |
·低碳交通的实现途径 | 第21-22页 |
·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城市智能交通理论 | 第24页 |
·赛博空间综合交通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天津市交通现状与问题 | 第25-28页 |
·天津交通承受巨大压力 | 第25页 |
·车辆发展与道路发展不协调 | 第25-26页 |
·交通拥挤现象明显 | 第26页 |
·公共交通增长缓慢 | 第26-27页 |
·交通投资结构不合理 | 第27页 |
·智能交通设施落后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天津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天津市交通拥挤的体制因素 | 第28-29页 |
·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模式 | 第28页 |
·天津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天津市交通拥挤的客观因素 | 第29-33页 |
·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9页 |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供给不足 | 第29-31页 |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低 | 第31页 |
·混合交通占路严重 | 第31-32页 |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高 | 第32页 |
·公共交通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2页 |
·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天津市交通拥挤的主观因素 | 第33-35页 |
·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 第33页 |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现象突出 | 第33-34页 |
·驾驶员培训学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 第34页 |
·党政机关人员车辆特权的思想严重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挤的经验和启示 | 第35-44页 |
·国外交通拥挤的治理模式 | 第35-41页 |
·新加坡模式—以道路收费制度为中心的交通需求控制 | 第35-36页 |
·英国泰茵安多维尔郡模式—以地铁为中心的公交一体化 | 第36-37页 |
·法国斯特拉斯堡市模式—促进城市中心区环境再生的交通对策 | 第37-38页 |
·日本东京模式—发达的轨道交通 | 第38-39页 |
·瑞典斯德哥尔摩模式—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区域公交网 | 第39-41页 |
·对天津城市交通治理的启示 | 第41-44页 |
·从控制需求的角度治理交通拥挤 | 第41-42页 |
·从增加供给的角度治理交通拥挤 | 第42-44页 |
第六章 天津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对策 | 第44-58页 |
·天津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思路 | 第44页 |
·天津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对策 | 第44-58页 |
·进行天津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 第44-45页 |
·围绕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给治理交通拥挤 | 第45-49页 |
·政府、公共交通企业与居民三方协作配合 | 第49-5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研究回顾与总结 | 第5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