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苦难”:诸种观念表达 | 第12-20页 |
一、 宗教层面的“苦难” | 第12-14页 |
二、 哲学层面的“苦难” | 第14-15页 |
三、 文学史中的“苦难” | 第15-20页 |
第二章 历史记忆:“文革”与“苦难” | 第20-29页 |
一、 90 年代后文学与“文革”苦难记忆 | 第20-22页 |
二、 文革“在场”的苦难 | 第22-25页 |
三、 文革“不在场”的苦难 | 第25-29页 |
第三章 俗常本相:日常生活与“苦难” | 第29-44页 |
一、 新写实:“物欲”初醒的生存困境 | 第29-34页 |
二、 新生代:“苦难”本质的悬置 | 第34-37页 |
三、 底层写作:如何与“苦难”相处 | 第37-44页 |
第四章 超验之维:精神家园与“苦难” | 第44-57页 |
一、 坚守道德理想的乌托邦:张炜、张承志的苦难超越 | 第44-47页 |
二、 知性之思:史铁生的人生笔记 | 第47-50页 |
三、 信仰之路:北村朴拙的布道之路 | 第50-57页 |
结语 | 第57-61页 |
注释 | 第6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