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国α-六六六土壤残留分布特征及源汇解析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6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第14-16页
   ·源汇解析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分析第16-22页
     ·模拟物质的选取第16-18页
     ·α-HCH 的危害及生态风险第18-19页
     ·环境介质的选取第19-20页
     ·α-HCH 在土壤和大气中的迁移第20-22页
   ·源汇解析技术研究现状分析第22-33页
     ·来源解析技术研究现状第23-26页
     ·多介质逸度方法研究现状第26-29页
     ·基于逸度方法的源汇解析模型研究进展第29-31页
     ·CanMETOP 大气扩散模型结构及数值计算方法第31-33页
     ·我国α-HCH 源汇解析研究现状第33页
   ·问题的提出第33-34页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课题来源第3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5-36页
第2章 源汇解析多介质环境模型构建及参数获取方法第36-60页
   ·模型框架第36-39页
   ·迁移模块的结构及求解方法第39-50页
     ·平衡分配系数和逸度容量的计算方法第39-41页
     ·迁移模块包含的环境过程第41-48页
     ·质量平衡方程及求解方法第48-50页
   ·传输模块及其求解方法第50-52页
   ·模拟物质输入过程第52-53页
   ·模型输入参数数据的获取方法第53-58页
     ·模拟区域的环境参数第53-58页
     ·模拟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参数第58页
   ·数值模拟输出数据类型第58-60页
第3章 α-HCH 的源汇解析数值模拟及模型验证第60-88页
   ·模拟与研究区域介绍第60-61页
   ·α-HCH 使用情况及进入研究区域的过程第61-64页
     ·α-HCH 使用情况分析第61-63页
     ·α-HCH 进入研究区域的过程识别第63-64页
   ·模拟输入参数及输出数据第64-70页
     ·环境参数第64-69页
     ·α-HCH 物理化学性质参数第69页
     ·模拟过程中输出数据第69-70页
   ·模拟与监测的α-HCH 土壤浓度对比第70-74页
     ·α-HCH 土壤监测数据来源第70-72页
     ·模拟与监测土壤浓度比较分析第72-73页
     ·模拟土壤浓度与文献值比较分析第73-74页
   ·数值模拟输入输出质量平衡第74-77页
   ·模型的灵敏性分析第77-87页
     ·灵敏性分析方法第80-81页
     ·显著灵敏性参数分析第81-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4章 我国α-HCH 土壤残留特征及空间源汇关系研究第88-112页
   ·农田和非农田土壤中α-HCH 残留浓度时空分布第88-93页
     ·不同时期农田和非农田土壤α-HCH 浓度空间特征第88-90页
     ·不同时期农田和非农田土壤最大α-HCH 浓度分析第90-92页
     ·不同时期农田和非农田土壤α-HCH 浓度影响因素分析第92-93页
   ·α-HCH 土壤残留浓度随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第93-95页
   ·α-HCH 土壤残留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第95-99页
     ·α-HCH 土壤残留负荷历史时空变化第95-98页
     ·当前α-HCH 土壤残留负荷及未来变化趋势第98-99页
   ·识别α-HCH 土壤残留的源汇空间分布第99-101页
   ·模拟不同源区α-HCH 使用对土壤残留的贡献第101-110页
     ·北部源对α-HCH 土壤残留贡献比例空间分布第102-103页
     ·中部源对α-HCH 土壤残留贡献比例空间分布第103页
     ·南部源对α-HCH 土壤残留贡献比例空间分布第103-104页
     ·3 个源区对4 个区域α-HCH 土壤残留贡献分析第104-107页
     ·中部和南部源对东北和华北的污染当量分析第107-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5章 影响α-HCH 源汇关系的主要时段及成因探讨第112-144页
   ·利用CanMETOP 模型模拟α-HCH 的大气传输第112-119页
     ·模拟区域及输入参数介绍第112-115页
     ·模拟与监测的大气浓度比较第115-118页
     ·模拟始末α-HCH 土壤残留量对比第118-119页
   ·大气传输影响α-HCH 源汇关系的主要时段确定第119-121页
     ·α-HCH 大气浓度随季节变化第119-120页
     ·α-HCH 湿沉积通量随季节变化第120-121页
   ·夏季影响α-HCH 源汇响应关系的成因分析第121-132页
     ·夏季东部地区α-HCH 大气浓度变化第121-123页
     ·日均大气浓度及风场分析第123-124页
     ·日均气压场变化分析第124-126页
     ·日均大气浓度及降水量垂直剖面分析第126-127页
     ·反向轨迹及经向风分析第127-129页
     ·夏季α-HCH 土-气逸度平衡状态分析第129-132页
   ·影响α-HCH 源汇响应关系的多年夏季平均气象资料分析第132-137页
     ·多年夏季平均水平风场特征分析第132-133页
     ·东北地区多年夏季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分析第133-134页
     ·东北地区多年夏季平均降水特征分析第134-135页
     ·我国东南部降水对东北部α-HCH 大气浓度的影响第135-137页
   ·我国东南地区的α-HCH 大气传输距离分析第137-143页
     ·计算特征传输距离和有效传输距离第137-140页
     ·特征传输距离和有效传输距离的季节变化第140-141页
     ·7 月份有效传输距离及相应大气浓度比值第141-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结论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个人简历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CeY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对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吸附研究
下一篇:功能化介孔材料MCM-41选择性吸附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