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数字化接收机的发展和现状 | 第9-10页 |
·PMC标准简介 | 第10-11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数字化接收机方案论证及电路设计 | 第12-29页 |
·数字化接收机方案论证 | 第12-14页 |
·数字化接收机功能要求 | 第12页 |
·数字化接收机总体方案 | 第12-13页 |
·数字化接收机具体方案 | 第13-14页 |
·关键器件选择 | 第14-19页 |
·A/D转换芯片选择 | 第14-15页 |
·DDC芯片选择 | 第15-16页 |
·FPGA芯片选择 | 第16-17页 |
·FIFO芯片选择 | 第17-18页 |
·PCI接口芯片选择 | 第18-19页 |
·接收机电路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19-28页 |
·模数转换模块 | 第19-20页 |
·数字下变频模块 | 第20-21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21-25页 |
·数据缓冲模块 | 第25页 |
·PCI接口及控制模块 | 第25-26页 |
·电源与时钟模块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数字化接收机的PCB设计 | 第29-41页 |
·PCB设计工具简介 | 第29-30页 |
·PCB设计前准备工作 | 第30-31页 |
·叠层设计 | 第31-33页 |
·布局 | 第33-35页 |
·布线 | 第35-40页 |
·高速PCB布线原则 | 第35-38页 |
·在Allegro中的PCB布线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 | 第41-55页 |
·信号完整性问题综述 | 第41-43页 |
·反射 | 第41-42页 |
·串扰 | 第42页 |
·延迟 | 第42-43页 |
·EMI | 第43页 |
·差分信号理论 | 第43-45页 |
·信号完整性仿真模型 | 第45-48页 |
·SPICE模型 | 第45-46页 |
·IBIS模型 | 第46-47页 |
·Verilog-AMS模型和VHDL-AMS模型 | 第47页 |
·仿真模型的选用 | 第47-48页 |
·仿真前的准备工作 | 第48-49页 |
·划分关键信号与非关键信号 | 第48页 |
·仿真工具选择及仿真结果分析标准 | 第48-49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GC4016 时钟输入信号仿真 | 第49-51页 |
·AD6645 时钟信号差分AC耦合仿真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