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工商工艺美术论文--产品、商品装潢论文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民族性嬗变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引言第8-11页
 一、研究对象第8-9页
 二、研究方法第9页
 三、研究意义第9-11页
第一章 中外电影海报设计民族性的横向比较研究第11-31页
 一、信息结构的组建不同第12-16页
  (一) 人物特写的幅面偏小第12-13页
  (二) 突出编导演员信息第13-15页
  (三) 故事情节比重偏小第15-16页
 二、人物造型的姿态各异第16-20页
  (一) 图片静态化第16-17页
  (二) 崇尚正面形象第17-18页
  (三) 保守而独立的女性形象第18-20页
 三、色彩表现的方法不同第20-23页
  (一) 独特的色调符号第20-21页
  (二) 情感的色彩特征第21-22页
  (三) 背景的色块表现手法第22-23页
 四、版面编排的布局不同第23-27页
 五、文字的使用效果不同第27-31页
  (一) 文字的装饰性第27-29页
  (二) 汉字的排版优势第29-30页
  (三) 标题的突出表现第30-31页
第二章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民族性演化的纵向分析第31-39页
 一、解放前夜的迷茫与探索第31-32页
 二、建国十七年的传统与新生第32-34页
 三、文革时期的萧条与极端第34-35页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转折与创新第35-37页
 五、93年电影行业机制改革以来的丰富与发展第37-39页
第三章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民族性的形成原因第39-52页
 一、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奠定基础第39-46页
  (一) 中西方艺术审美取向的不同导致电影海报设计表现角度的差异第39-41页
  (二) 传统艺术表现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提供给养第41-43页
  (三) 传统符号的群体性有利于中国电影海报的信息传递第43-44页
  (四) 对电影的戏剧情结导致电影海报设计的教化取向第44-45页
  (五) 集体主义精神使配角在中国电影海报中有更高的出镜率第45-46页
 二、时代精神驱动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设计嬗变第46-49页
  (一) 解放前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紊乱第46-47页
  (二) 建国后30 年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公式化第47-48页
  (三) 改革开放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生活化第48页
  (四) 90 年代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现代化第48-49页
 三、科技进步拓展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设计空间第49-52页
  (一) 摄影技术的提高使电影海报设计手段更加丰富第49页
  (二) 电脑技术的发展使摄影海报具有绘画的表现力第49-50页
  (三) 印刷技术的提高使电影海报民族性表现效果加强第50-52页
第四章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民族性的发展趋势第52-60页
 一、在全球语境下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的发展困境第52-54页
  (一) 民族情感下的躁动与不安第52-53页
  (二) 全球语境下的失落与恐惧第53页
  (三) 知己知彼后的冷静与思索第53-54页
 二、正确解读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和全球化问题第54-56页
  (一) 全球化并非同质化第54-55页
  (二) 民族性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5页
  (三) 具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是电影海报设计的发展趋势第55-56页
 三、“继承与创新”仍是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设计的发展总趋势第56-60页
  (一) 视觉表现的创新第56页
  (二) 特殊民族符号的巧妙运用第56-57页
  (三) 媒体形式的创新以弥补民族性表现的不足第57页
  (四) 适应不同受众的民族文化分区域发行策略第57-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儿童产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
下一篇:骆根兴军事油画新语境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