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19页 |
·SD大鼠BMSCs取材和培养 | 第14页 |
·大鼠BMSCs传代培养 | 第14页 |
·大鼠BMSCs的鉴定 | 第14-15页 |
·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15页 |
·标本的收集、处理 | 第15-16页 |
·BBB评分细则 | 第16-17页 |
·SP法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漂浮法) | 第17页 |
·抽取脊髓组织总RNA | 第17-18页 |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冰上操作) | 第18页 |
·PCR扩增 | 第18-19页 |
·结果观察、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1-29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 第21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 第21-22页 |
·SD大鼠脊髓损伤后bax与bcl-x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22-25页 |
·NF_(200)免疫组化结果 | 第25-26页 |
·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 第26-2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9-37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和鉴定 | 第29页 |
·脊髓损伤模型的选择 | 第29-30页 |
·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 第31-32页 |
·RT-PCR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 第32页 |
·脊髓损伤后Bax与Bcl-xL基因表的的变化 | 第32-34页 |
·运动功能恢复的评定在脊髓损伤中的价值 | 第34-35页 |
·NF免疫组化染色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38页 |
附图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综述 | 第4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