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法 | 第10页 |
二、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0-11页 |
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1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第二章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21页 |
一、舒尔茨的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页 |
三、库兹涅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内涵 | 第21-23页 |
一、人力资源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农村人力资源的界定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 第23-24页 |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界定 | 第23页 |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界定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人力资源开发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 | 第24-27页 |
第一节 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 第24页 |
第二节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有利于促进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 第25页 |
第四节 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第25-27页 |
第五章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劳动力配置效率偏低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不高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劳动者劳动技能偏低 | 第31页 |
第五节 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衡,配置水平低 | 第31-34页 |
第六章 制约和影响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农村人口观念陈旧 | 第34页 |
第二节 医疗保健建设滞后 | 第34-38页 |
一、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 第35页 |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35-36页 |
三、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不足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 第38-41页 |
第四节 培训体系不完善 | 第41-42页 |
第五节 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42-44页 |
第七章 促进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44-56页 |
第一节 加强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建设 | 第44-46页 |
一、加强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4-45页 |
二、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规划 | 第45页 |
三、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促进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 | 第46-50页 |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 第46-47页 |
二、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 第47-48页 |
三、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 第48-49页 |
四、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 | 第50-53页 |
一、加大湖南农村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 | 第50-52页 |
二、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 第52-53页 |
第四节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53-56页 |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管理 | 第54页 |
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54-55页 |
三、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