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0页 |
·课题意义 | 第9-10页 |
·我国城镇污水的治理现状 | 第10-11页 |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工艺 | 第11-24页 |
·兼性生化基本工艺 | 第12-18页 |
·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微氧及缺氧生化反应动力学原理 | 第15-18页 |
·生物絮凝工艺 | 第18-24页 |
·生物絮凝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 第18-19页 |
·生物微氧和厌氧絮凝工艺 | 第19-20页 |
·生物絮凝的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生物絮凝工艺的特点 | 第24页 |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物理化学法强化一级处理 | 第24-26页 |
·生物絮凝吸附法强化一级处理 | 第26-28页 |
·改善反应器性能强化一级处理 | 第28-2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30-37页 |
·试验装置 | 第30-31页 |
·试验用水及分析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用水 | 第31-32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2页 |
·试验内容 | 第32-37页 |
·选定的工艺条件 | 第33页 |
·试验过程 | 第33-35页 |
·生物絮凝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 第33-34页 |
·稳定试验 | 第34-35页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特点 | 第35-37页 |
第3章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的小试研究和分析 | 第37-47页 |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进水有机物浓度对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影响 | 第38-39页 |
·污泥浓度对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影响 | 第39-40页 |
·温度对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5页 |
·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进水水质对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对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 第43-44页 |
·污泥浓度对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 第44页 |
·溶解氧对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 第44-45页 |
·pH值对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 第45页 |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小试工况 | 第45-47页 |
·兼性环境的维持 | 第45-46页 |
·反应器内生物相 | 第46页 |
·兼性生物絮凝反应器的能耗 | 第46-47页 |
第4章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的生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结构设计 | 第47-57页 |
·生化反应器的分类和设计要点 | 第47-49页 |
·间歇操作 | 第47-48页 |
·连续操作 | 第48-49页 |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模型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的建立和设计 | 第49-57页 |
·小试反应器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和参数的建立 | 第49-52页 |
·生化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 | 第49-51页 |
·反应时间 | 第51-52页 |
·反应器有效体积 | 第52页 |
·兼氧生物絮凝反应系统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和参数的设计 | 第52-55页 |
·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 | 第53-54页 |
·反应器有效体积 | 第54页 |
·回流比 | 第54-55页 |
·搅拌设备的选定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