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大黄研究概述 | 第12-22页 |
·大黄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12-14页 |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4-16页 |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第16-19页 |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9-22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概述 | 第22-26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 | 第22-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特征 | 第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23-24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 第24-26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第2章 穗花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29-42页 |
·定性分析 | 第29-30页 |
·药品、试剂及材料 | 第29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页 |
·定量分析 | 第30-41页 |
·原药材穗花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穗花大黄中总蒽醌含量 | 第31-35页 |
·薄层扫描法测定穗花大黄中蒽醌含量 | 第35-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超临界CO_2萃取穗花大黄中蒽醌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 第42-60页 |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工艺流程及实验操作步骤 | 第42-44页 |
·工艺流程 | 第42-43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43-44页 |
·单因素考察实验 | 第44-55页 |
·萃取前预处理 | 第44-46页 |
·夹带剂种类的考察 | 第46-47页 |
·夹带剂浓度的考察 | 第47-48页 |
·夹带剂用量的考察 | 第48-49页 |
·萃取压力的考察 | 第49-50页 |
·萃取温度的考察 | 第50-51页 |
·萃取时间的考察 | 第51-52页 |
·CO_2流量的考察 | 第52-54页 |
·药材粒度的考察 | 第54-55页 |
·超临界CO_2萃取穗花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工艺优化 | 第55-59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5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5-57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工艺放大研究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有机溶剂法提取穗花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 第60-68页 |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60页 |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试剂 | 第60页 |
·材料 | 第60页 |
·单因素考察实验 | 第60-63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60-61页 |
·提取温度的考察 | 第61-62页 |
·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62页 |
·提取溶剂用量的考察 | 第62-63页 |
·药材粒度的考查 | 第63页 |
·有机溶剂提取穗花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工艺优化 | 第63-66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3-64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64-65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超临界CO_2萃取与有机溶剂提取工艺的比较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附录1 SC(5+1)超临界萃取装置图 | 第76-77页 |
附录2 穗花大黄中蒽醌化合物含量测定HPLC图 | 第77-78页 |
附录3 薄层色谱图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