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减振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振动压路机减振理论及减振性能评价 | 第15-27页 |
·减振系统的组成与减振的分类 | 第15-16页 |
·减振系统的组成 | 第15页 |
·减振的分类 | 第15-16页 |
·振动压路机二自由度模型 | 第16-18页 |
·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单自由度模型 | 第18-20页 |
·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20-21页 |
·振动压路机一级减振系统 | 第20页 |
·振动压路机二级减振系统 | 第20-21页 |
·振动压路机三级减振系统 | 第21页 |
·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振动压路机工作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减振系统力学性能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振动压路机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振动轮与机架系统减振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减振试验装置的设计 | 第27-36页 |
·设计目的 | 第27页 |
·设计要求 | 第27页 |
·方案设计 | 第27-34页 |
·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27-28页 |
·激振器的设计 | 第28-30页 |
·减振系统的设计 | 第30-33页 |
·腹板的设计 | 第33-34页 |
·减振试验装置的主要参数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振动压路机橡胶减振器的力学性能 | 第36-45页 |
·振动压路机橡胶减振器 | 第36-39页 |
·橡胶减振器的材料 | 第36页 |
·橡胶减振器几何形状 | 第36-38页 |
·橡胶减振器的受力状态 | 第38页 |
·橡胶减振器的硬度HS | 第38-39页 |
·橡胶减振器的优缺点 | 第39页 |
·橡胶减振器的静态性能研究 | 第39-44页 |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39-40页 |
·试验标准 | 第40页 |
·试验场地及仪器设备 | 第40页 |
·橡胶减振块静态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橡胶减振块静态性能试验数据分析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 | 第45-68页 |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45页 |
·试验设备及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45-46页 |
·减振系统的动态性能试验 | 第46-51页 |
·试验仪器安装调试 | 第46-47页 |
·激振力中心与质心重合度的调整 | 第47-49页 |
·试验设计 | 第49-51页 |
·动态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62页 |
·正交试验数据处理 | 第51-59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页 |
·单因素试验数据处理 | 第59-61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振动压路机橡胶减振器的动态仿真分析 | 第62-67页 |
·动力学分析软件介绍 | 第62-63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仿真方案设计 | 第64-6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一. 结论 | 第68-70页 |
二.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