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导言 | 第10-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三农”背景下的质量诉求 | 第10页 |
| ·应对农业国际化的历史选择 | 第10-11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国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经验 | 第12-15页 |
| ·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 ·大学品牌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 ·调查法 | 第20页 |
| ·SPASS10.0分析法 | 第20-21页 |
| 2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培育的一般理论 | 第21-30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理论 | 第21-23页 |
| ·农民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 第21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 | 第21-22页 |
| ·农业技术教育 | 第22页 |
| ·农村职业教育 | 第22-23页 |
| ·品牌理论 | 第23-26页 |
| ·品牌的内涵与特征 | 第23-25页 |
| ·品牌的类型与功能 | 第25-26页 |
| ·品牌理论的启示 | 第26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的构成要素 | 第26-30页 |
| ·价值定位 | 第26-27页 |
| ·教育理念 | 第27页 |
| ·校园文化 | 第27-28页 |
| ·硬件条件 | 第28页 |
| ·教师资源 | 第28页 |
| ·专业品牌 | 第28页 |
| ·优质学生 | 第28-29页 |
| ·知名校长 | 第29-30页 |
| 3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培育的必要性 | 第30页 |
| ·农职学校品牌培育的可能性 | 第30-31页 |
| ·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 第30-31页 |
| ·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1页 |
| ·当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 ·过分依靠行政手段,造成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 第32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村现实存在很大差距 | 第32页 |
| ·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 第32-34页 |
| 4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培育实证分析 | 第34-41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 | 第34-35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构成要素的满意度 | 第35-39页 |
| ·校园文化满意度 | 第35页 |
| ·硬件条件满意度 | 第35-36页 |
| ·教师资源满意度 | 第36-37页 |
| ·专业品牌满意度 | 第37-38页 |
| ·优质学生满意度 | 第38-39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的传播途径 | 第39页 |
|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培育需要改进的差异性 | 第39-40页 |
| ·调查结论 | 第40-41页 |
| 5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培育的基本策略 | 第41-49页 |
| ·品牌定位策略 | 第41-43页 |
| ·办学层次定位 | 第41-42页 |
| ·办学规模定位 | 第42页 |
| ·课程特色定位 | 第42页 |
|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第42-43页 |
| ·服务面向定位 | 第43页 |
| ·品牌培育策略 | 第43-47页 |
| ·培育品牌专业 | 第43-44页 |
| ·培育品牌学生 | 第44-45页 |
| ·培育品牌师资队伍 | 第45-46页 |
| ·培育品牌校长 | 第46-47页 |
| ·品牌传播策略 | 第47-49页 |
|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学校品牌形象 | 第47页 |
| ·利用品牌学生宣传学校品牌形象 | 第47-48页 |
| ·利用公关活动宣传学校品牌形象 | 第48-49页 |
| 6 结束语 | 第49-51页 |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9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9-50页 |
| ·今后有待开展的工作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一 | 第55-56页 |
| 附录二 | 第56-58页 |
| 附录三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