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3-14页 |
·表面效应 | 第13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13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3-14页 |
·宏观隧道效应 | 第14页 |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固相法 | 第14-15页 |
·气相法 | 第15页 |
·液相法 | 第15-17页 |
·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17-1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7-18页 |
·X 射线衍射法 | 第18页 |
·电子显微镜 | 第18-19页 |
·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9-20页 |
·磁性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 第20-23页 |
·SERS 的机理 | 第20-23页 |
·纳米材料与SERS | 第23页 |
·本研究论文的设想 | 第23-25页 |
第2章 金/银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质 | 第25-41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6页 |
·富金NPs 的合成 | 第26页 |
·电化学实验 | 第26页 |
·拉曼实验 | 第2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6-40页 |
·CTAB 浓度的影响 | 第26-30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NPs 的组成和结构 | 第32-35页 |
·生长机理的探讨 | 第35-38页 |
·SERS 应用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纯银纳米线、纳米粒子以及富银的银 | 第41-50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纯银纳米线和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2-43页 |
·富银的银/金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3-49页 |
·纯银纳米线和纳米粒子 | 第43-45页 |
·富银的银/金双金属纳米粒子 | 第45-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激光诱导Ag NPs 间PATP 分子结的形成 | 第50-64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1页 |
·金银NPs 的合成 | 第51-52页 |
·SERS 活性基底的制备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PATP 表面覆盖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Ag NPs 自组装时的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3-54页 |
·周围介质pH 值的影响 | 第54-55页 |
·激光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激光波长的影响 | 第56-58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b_2 振动模式的来源:醌式PATP 形成的分子结 | 第59-60页 |
·怎样在NPs 间形成分子结:纳米粒子的电子给予能力 | 第60-61页 |
·形成分子结的激光功率依赖性:纳米粒子电子给予能力的激光波长调制性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