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脸区域的视频容错编码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H.264标准关键技术及其率失真模型 | 第14-23页 |
·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 | 第15页 |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5-18页 |
·H.264标准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相关技术 | 第16-18页 |
·率失真 | 第18-22页 |
·率失真理论 | 第18-19页 |
·优化位编码 | 第19页 |
·基于拉格朗日优化的率失真算法 | 第19-20页 |
·RDO在JM模型中实现方式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视频序列人脸区域检测 | 第23-45页 |
·人脸检测的主要方法及色彩空间 | 第23-25页 |
·人脸检测的主要方法 | 第23-24页 |
·人脸检测常用的色彩空间 | 第24-25页 |
·基于ADABOOST算法的视频人脸检测 | 第25-31页 |
·AdaBoost算法描述 | 第25-26页 |
·基于积分图的AdaBoost人脸检测方案 | 第26-31页 |
·一种快速准确的视频人脸检测算法 | 第31-44页 |
·人脸区域移动的连续性 | 第31-32页 |
·预测人脸区域运动趋势 | 第32-35页 |
·帧间相关系数 | 第35页 |
·人脸区域帧差faceFD定义 | 第35页 |
·弥补AdaBoost算法人脸检测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预测人脸区域算法 | 第38-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针对人脸区域的视频容错编码技术研究 | 第45-63页 |
·有损率失真优化 | 第45-46页 |
·通用传输失真模型 | 第46-51页 |
·端到端像素失真度分析 | 第46-47页 |
·通用传输失真估计模型 | 第47-49页 |
·人脸区域划分 | 第49-50页 |
·估算算法描述 | 第50-51页 |
·人脸区域固定周期更新算法实现与分析 | 第51-53页 |
·针对人脸区域的失真度更新算法 | 第53-62页 |
·算法描述 | 第53-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1.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63页 |
2.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