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效应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 ·货币政策传导及利率传导机制简介 | 第13-15页 |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13-14页 |
| ·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 | 第14-15页 |
| ·国外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 ·凯恩斯对利率机制的认识 | 第15-16页 |
| ·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 模型 | 第16-17页 |
| ·托宾的q 理论 | 第17-18页 |
| ·“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 | 第18-19页 |
| ·金融深化理论 | 第19页 |
| ·国内学者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认识 | 第19-22页 |
| 3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特征 | 第22-29页 |
| ·我国利率政策应用实践回顾 | 第22-26页 |
|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前的核算工具阶段 | 第22页 |
| ·1978-1989 年的利率水平逐步提高阶段 | 第22-23页 |
| ·1990-1995 年的利率适应性调整阶段 | 第23-24页 |
| ·1996-2003 的利率连续下调阶段 | 第24-25页 |
| ·2004-2007 年的新一轮升息阶段 | 第25-26页 |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 第26-29页 |
| 4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29-45页 |
| ·利率变动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分析 | 第29-35页 |
| ·储蓄和消费的利率弹性分析 | 第30-31页 |
| ·利率与储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4页 |
| ·利率变动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 ·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分析 | 第35-40页 |
| ·投资的利率弹性分析 | 第35-36页 |
| ·利率与投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40页 |
| ·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 ·2007-2008 月度数据分析 | 第42-45页 |
| 5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5-53页 |
| ·利率尚未市场化 | 第45-47页 |
| ·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 | 第47-49页 |
| ·货币市场发展仍不完善 | 第47-48页 |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过度分割 | 第48-49页 |
| ·利率对居民储蓄和消费的引导作用有限 | 第49-50页 |
| ·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 第49页 |
|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占比较高 | 第49-50页 |
| ·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基尼系数增大,贫富差距扩大 | 第50页 |
| ·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个人投资风险较高 | 第50页 |
| ·企业缺乏利率敏感性 | 第50-53页 |
| ·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国企利率敏感性普遍不高 | 第51页 |
| ·直接融资门槛高,企业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 | 第51页 |
|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投资需求难以满足 | 第51-53页 |
| 6 增强利率传导机制效果的几点建议 | 第53-56页 |
|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利率体系 | 第53页 |
| ·完善金融市场,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 第53-54页 |
| ·增强居民的利率敏感性 | 第54-55页 |
|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54页 |
| ·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 第54页 |
| ·拓宽居民的投融资渠道 | 第54-55页 |
| ·提高企业的利率敏感性 | 第55-56页 |
|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 第55页 |
|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