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学院办学特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4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1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女子学院和混合学院的定义 | 第11页 |
·办学特色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对女子院校办学特色的综合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 | 第15页 |
·关于“学科专业特色”的研究 | 第15-16页 |
·关于“办学目标及办学理念”的研究 | 第16页 |
·关于“课程建设特色”的研究 | 第16-17页 |
·关于“教育教学特色”的研究 | 第17页 |
·关于“管理特色”的研究 | 第17-18页 |
·关于“办学主体特色”的研究 | 第18-19页 |
·关于“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0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女子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女子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 | 第24-29页 |
·女子高等院校的孕育 | 第24-26页 |
·女子高等院校的产生和发展 | 第26-27页 |
·女子高等院校的中断 | 第27-28页 |
·女子高等院校的复苏 | 第28-29页 |
·女子高等院校的兴起 | 第29页 |
·我国女子学院的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三章 美国女子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 | 第34-47页 |
·孕育及产生 | 第34-36页 |
·繁荣发展 | 第36-41页 |
·私立女子学院 | 第37-38页 |
·天主教女子大学 | 第38-40页 |
·公立女子学院 | 第40-41页 |
·女子学院的分流 | 第41-44页 |
·关闭的女子学院 | 第41-42页 |
·成为男女同校的女子学院 | 第42-43页 |
·继续保留的女子学院 | 第43-44页 |
·女子学院的复苏 | 第44-45页 |
·对我国女子学院的启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女子学院和混合学院办学特色的对比分析 | 第47-69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47页 |
·样本信息 | 第47-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69页 |
·维度一:学生特色 | 第50-53页 |
·维度二:教师队伍 | 第53-54页 |
·维度三:教育教学 | 第54-56页 |
·维度四:学科专业 | 第56-57页 |
·维度五:课程建设 | 第57-58页 |
·维度六:学院文化 | 第58-62页 |
·维度七:总体满意度 | 第62-65页 |
·结果总结 | 第65-69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女子学院的发展思考 | 第69-75页 |
·女子学院独特的办学优势 | 第69-71页 |
·女子学院办学的不足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1:女院学生问卷 | 第81-83页 |
附录2:混合学院学生问卷 | 第83-85页 |
附录3: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数据 | 第85-92页 |
附录4:访谈提纲 | 第92-93页 |
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