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辣椒抗寒性综述 | 第11-16页 |
·抗寒的机理 | 第11-12页 |
·抗寒性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抗寒性室内鉴定研究 | 第13-15页 |
·抗寒性综合评价数量分析方法及其他数学分析法 | 第15-16页 |
·抗寒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抗寒性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 | 第16页 |
·形态学及解剖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生理生化方向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材料 | 第23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3-27页 |
·育苗 | 第23页 |
·芽期特性测定种子处理 | 第23页 |
·酶液提取介质及反应体系 | 第23-24页 |
·芽期特性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苗期CAT、POD、SOD 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苗期渗透调节物质测定方法 | 第26页 |
·苗期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26页 |
·膜质过氧化产物测定方法 | 第26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48页 |
·抗寒性鉴定技术体系 | 第27-35页 |
·低温下发芽特性的研究 | 第27-34页 |
·材料抗寒性的田间调查 | 第34-35页 |
·不同提取介质下CAT、POD 酶活测定体系研究 | 第35-39页 |
·不同提取介质下过氧化氢酶的测定及酶学动力学分析 | 第35-37页 |
·不同提取介质下过氧化物酶的测定及酶学动力学分析 | 第37-39页 |
·单一提取介质下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产物变化 | 第39页 |
·抗寒机理研究 | 第39-47页 |
·低温下渗透调节物质的研究 | 第39-43页 |
·低温下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 第43-47页 |
·抗寒性综合鉴定技术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3页 |
·低温下发芽特性的研究 | 第48-49页 |
·不同抗寒性辣椒材料种子的发芽特性 | 第48页 |
·形态指标与抗寒性 | 第48页 |
·不同抗寒性辣椒品种种子发芽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页 |
·不同辣椒品种的干鲜重和低温敏感期的研究 | 第48-49页 |
·不同辣椒品种的抗寒性鉴定 | 第49页 |
·苗期单一提取介质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49-50页 |
·苗期低温渗透调节物质的研究 | 第50-51页 |
·苗期低温下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 第51-53页 |
·低温胁迫与CAT、POD、SOD 活性和膜质过氧化产物的关系 | 第51页 |
·低温胁迫与叶绿素含量、脱氢酶活性的关系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建立了芽期抗寒力鉴定方程 | 第53页 |
·确定了低温敏感期 | 第53页 |
·建立了单一提取介质下多指标测定方法 | 第53页 |
·建立了苗期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体系 | 第53页 |
·苗期低温胁迫下的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不作为鉴定指标 | 第53页 |
·抗寒性鉴定结果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缩略词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