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6页 |
·开发区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19-26页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基本评价单元 | 第19页 |
·以土地类型分类为基本评价单元 | 第19页 |
·以土壤分类系统为基本评价单元 | 第19页 |
·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基本评价单元 | 第19页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分类 | 第19-20页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测算方法 | 第20-21页 |
·地均产值法 | 第20页 |
·集约度测算法 | 第20页 |
·分功能区测算法 | 第20-21页 |
·极限值测算法 | 第21页 |
·本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1-24页 |
·基本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21-22页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的分类 | 第22-23页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测算方法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GeoMedia Professional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26-37页 |
·GeoMedia Professional简介 | 第26页 |
·信息数据库建立的总体思路 | 第26-27页 |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 第27-28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7页 |
·系统设计依据 | 第27-28页 |
·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 | 第28-32页 |
·数据类型 | 第28页 |
·实体要素类型 | 第28页 |
·属性数据表表结构的设计 | 第28-32页 |
·系统数据收集、处理与录入 | 第32-34页 |
·系统数据收集 | 第32页 |
·系统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空间数据的录入 | 第33-34页 |
·属性数据的录入 | 第34页 |
·面积汇总与数据统计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 | 第34-35页 |
·土地潜力测算数据统计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以西安阎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 | 第37-52页 |
·概况 | 第37-39页 |
·地理位置 | 第37页 |
·自然条件 | 第37-38页 |
·经济社会条件 | 第38-39页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土地利用总体状况 | 第39-41页 |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 第42-43页 |
·工矿仓储用地投入产出强度分析 | 第43-44页 |
·土地监管绩效分析 | 第44页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 第44-49页 |
·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测算结果 | 第44-45页 |
·土地集约利用结构潜力测算结果 | 第45-46页 |
·土地集约利用强度潜力测算结果 | 第46-49页 |
·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测算结果 | 第49页 |
·潜力测算小结 | 第49页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的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进一步强化规划对开发区用地的控制 | 第49-50页 |
·优化开发区内土地用地结构 | 第50页 |
·提高开发区土地建成率和土地利用强度 | 第50页 |
·加快开发区内城中村土地的改造,盘活存量土地 | 第50页 |
·加强土地管理力度,强化土地管理执法监察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