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4页 |
| ·甲壳动物的天然免疫概述 | 第14-19页 |
| ·屏障作用 | 第15页 |
| ·滤过作用 | 第15页 |
| ·细胞免疫 | 第15-17页 |
| ·体液免疫 | 第17-19页 |
| ·凝集素 | 第19-30页 |
| ·动物凝集素家族分类 | 第19-20页 |
| ·C-型凝集素的的结构特征 | 第20-22页 |
| ·脊椎动物的C-型凝集素超家族 | 第22-27页 |
| ·无脊椎动物C-型凝集素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 第30-34页 |
| ·酚氧化酶原的激活 | 第30-31页 |
| ·酚氧化酶(PO)的功能 | 第31-33页 |
| ·酚氧化酶(PO)与对虾免疫 | 第33-34页 |
| ·血蓝蛋白的基本特征与研究进展 | 第34-43页 |
| ·血蓝蛋白的分子特性 | 第34页 |
| ·血蓝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分类 | 第34-37页 |
| ·节肢动物血蓝蛋白在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37-4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43-44页 |
| 第二章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和鉴定 | 第44-6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4-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 ·实验结果 | 第48-58页 |
| ·中国明对虾血清凝集素对各种血细胞的血凝指数 | 第48-49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特异结合的糖类的测定 | 第49-50页 |
| ·胎球蛋白(Fetuin)亲和层析 | 第50-52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凝集效价的测定 | 第52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特异结合的糖类的测定 | 第52-54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温度和pH稳定性测定 | 第54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对微生物的凝集研究 | 第54-55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特异结合的糖类的研究 | 第55-56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对Ca2+依赖性的研究 | 第56-57页 |
| ·中国明对虾凝集素FC-L的肽指纹图谱(PMF)研究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1页 |
| 第三章 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1-8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2-71页 |
|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71页 |
| ·引物设计 | 第63-64页 |
| ·RNA提取 | 第64-65页 |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5-66页 |
|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66-67页 |
| ·PCR产物纯化 | 第67页 |
| ·连接 | 第67-68页 |
| ·转化 | 第68-69页 |
| ·阳性克隆的检测 | 第69-71页 |
| ·结果 | 第71-85页 |
| ·血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71页 |
| ·酚氧化酶原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特征 | 第71-75页 |
| ·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FCproPO结构分析 | 第75-78页 |
| ·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FCproPO与其它酚氧化酶原序列的分析比对 | 第78-84页 |
| ·不同发育阶段酚氧化酶原FCproPO基因的表达 | 第84-85页 |
| ·讨论 | 第85-88页 |
| 第四章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88-10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2页 |
| ·实验材料 | 第88-90页 |
| ·实验方法 | 第90-92页 |
| ·结果 | 第92-104页 |
| ·肝胰腺总RNA的提取 | 第92-93页 |
| ·血蓝蛋白基因FCHC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特征 | 第93-96页 |
|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FCHC结构分析 | 第96-98页 |
|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FCHC与其它血蓝蛋白序列的分析比对 | 第98-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7页 |
| 第五章 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FCproPO与血蓝蛋白FCHC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 第107-1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2页 |
| ·实验材料 | 第108-10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9-112页 |
| ·结果 | 第112-119页 |
| ·SYBR Green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12页 |
| ·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FCproPO和血蓝蛋白FCHC mRNA的组织分布特征 | 第112-114页 |
| ·白斑病毒注射后中国明对虾感染情况检测 | 第114页 |
| ·对虾白斑病毒刺激后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FCproPO和血蓝蛋白FCHC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114-115页 |
| ·鳗弧菌刺激后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FCproPO和血蓝蛋白FCHC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115-119页 |
| ·讨论 | 第119-123页 |
| 结论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41页 |
| 博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文章 | 第141-143页 |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