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重难点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概述 | 第19-33页 |
·基本概念 | 第19-31页 |
·体验 | 第19-21页 |
·景观 | 第21-25页 |
·场 | 第25-27页 |
·景观场 | 第27-31页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31-33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31页 |
·环境美学 | 第31-32页 |
·旅游体验理论 | 第32页 |
·审美心理学 | 第32-33页 |
3. 体验视角下景观场营造的路径 | 第33-57页 |
·景观场与体验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景观场的内涵体现了鲜明的体验特征 | 第33页 |
·体验要素在景观场营造过程中的作用 | 第33-35页 |
·体验要素与旅游景区景观场经济效益关联分析 | 第35-36页 |
·景观场营造的原则 | 第36-40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37页 |
·动态性原则 | 第37-38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38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38-39页 |
·人本性原则 | 第39页 |
·技术性原则 | 第39-40页 |
·体验视角下景观场营造的路径 | 第40-52页 |
·景观场营造路径 | 第40-49页 |
·景观场中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49-52页 |
·景观场体验质量分析 | 第52-57页 |
·影响景观场体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景观场体验质量的结构模型 | 第54-57页 |
4. 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旅游景区为例 | 第57-79页 |
·案例背景 | 第57-64页 |
·自然环境分析 | 第57-60页 |
·人文环境分析 | 第60-61页 |
·三清山的地位和价值 | 第61-62页 |
·现状分析 | 第62-64页 |
·主题定位 | 第64-65页 |
·营造理念 | 第65-67页 |
·自然 | 第66页 |
·幽雅 | 第66-67页 |
·空灵 | 第67页 |
·功能分区 | 第67-71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67-69页 |
·三清山旅游空间结构模型 | 第69-71页 |
·具体景观要素规划设计 | 第71-77页 |
·实体景观要素 | 第71-74页 |
·虚体景观要素 | 第74-77页 |
·系统整合 | 第77-79页 |
·视线分析 | 第77页 |
·联觉分析 | 第77-79页 |
5. 结论 | 第79-81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后续研究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后记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