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图目录 | 第10-12页 |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课题概述 | 第13-18页 |
|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 ·表面电位的成因 | 第15-17页 |
| ·表面电位的控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 ·国外研究与发展情况 | 第18-23页 |
| ·国内研究与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4-25页 |
| ·章节安排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脉冲等离子体源 | 第27-39页 |
| ·脉冲等离子体源介绍 | 第27-28页 |
| ·脉冲等离子体源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 ·脉冲等离子体源地面电源的研制 | 第29-37页 |
| ·高压电源模块 | 第31-33页 |
| ·点火电源及点火控制模块 | 第33-36页 |
| ·系统集成及测试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模拟试验 | 第39-61页 |
| ·模拟试验系统 | 第39-45页 |
| ·试验系统的四种情况 | 第39-41页 |
| ·模拟试验系统中各部分介绍 | 第41-45页 |
| ·电位控制模拟试验 | 第45-5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 ·PPS与航天器模拟件垂直 | 第47-52页 |
| ·PPS与航天器模拟件平行 | 第52-55页 |
| ·PPS在其中一个航天器模拟件上面 | 第55-56页 |
| ·航天器模拟件之间有障碍物 | 第56-58页 |
| ·电位控制时的导通电流测试 | 第58-60页 |
| ·PPS为平行轨道式 | 第59页 |
| ·PPS为同轴式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1-77页 |
| ·连续充电电位控制试验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 ·PPS元冲电位控制试验数据分析 | 第62-72页 |
| ·初始电荷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 ·PPS放电能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 ·PPS类型的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 ·航天器模拟件相互距离的影响因素 | 第65-67页 |
| ·PPS与航天器模拟件之间的距离的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 ·PPS与航天器模拟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影响因素 | 第69-72页 |
| ·电位控制时的导通电流分析 | 第72-76页 |
| ·初始电荷量不同时的导通电流峰值对比 | 第72-73页 |
| ·PPS放电能量不同时的导通电流峰值对比 | 第73页 |
| ·PPS类型不同时的导通电流峰值对比 | 第73-74页 |
| ·PPS放电瞬间导通电流持续时间分析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77-89页 |
| ·常见电位控制模型的介绍 | 第77-79页 |
| ·Poisson-Vlasov模型 | 第77页 |
| ·等效电路模型 | 第77-79页 |
| ·基于PPS的航天器表面电位主动控制的等效模型 | 第79-81页 |
| ·模型参数的标定及其影响因素 | 第81-84页 |
| ·PPS放电能量对R0的影响 | 第81-82页 |
| ·PPS类型对R0的影响 | 第82页 |
| ·航天器模拟件相互距离对R_0的影响 | 第82-83页 |
| ·PPS与航天器模拟件之间的距离对R_0的影响 | 第83页 |
| ·PPS与航天器模拟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对R_0的影响 | 第83-84页 |
| ·模型验证 | 第84-85页 |
| ·仿真与分析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 ·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 ·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已发表文章 | 第94-95页 |
| 附录1 | 第95-96页 |
| 附录2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