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合肥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致谢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6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测算方法分析第16-24页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第16-18页
     ·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第16页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6-17页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第17-18页
     ·理论借鉴第18页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分析第18-22页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法第18-20页
     ·Solow 余值法第20页
     ·CES 生产函数法第20-21页
     ·优劣势比较第21-22页
   ·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改进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第24-29页
   ·改进的C-D 生产函数模型第24-26页
   ·基于改进模型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第26-28页
     ·T_0 到T_n 年中某一段时间内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第26-27页
     ·T_0 到T_n 年中每一年的有关技术进步作用指标计算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合肥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研究第29-44页
   ·基础数据采集第29-31页
   ·指标选择第31页
   ·建立模型第31-33页
   ·1999-2008 年合肥市及各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第33-44页
     ·1999-2008 年合肥市全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第33-35页
     ·1999-2008 年合肥市第一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第35-37页
     ·1999-2008 年合肥市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第37-39页
     ·1999-2008 年合肥市第三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第39-41页
     ·近4 年合肥市不同产业各要素贡献率位次第41-43页
     ·合肥市与安徽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比较第43-44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4-47页
   ·研究结论第44-45页
   ·研究展望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附录1第48-50页
附录2第50-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下一篇: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及对安徽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