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39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7-20页 |
| ·锂离子电池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 ·层状正极材料 | 第20-23页 |
|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 | 第23-25页 |
|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 | 第25-26页 |
| ·5V 正极材料 | 第26-27页 |
|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7-37页 |
|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 第27-30页 |
|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0-32页 |
|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33页 |
|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的改性 | 第33-3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39-48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39-41页 |
| ·主要化学药品 | 第39-4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 ·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1-43页 |
| ·LiNi_(0.5)Mn_(1.5)O_4 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41页 |
| ·LiNi_(0.5)Mn_(1.5)O_4 的制备工艺 | 第41-42页 |
| ·掺杂改性材料的制备 | 第42-43页 |
| ·碳包覆改性LiNi_(0.5)Mn_(1.5)O_4 材料的制备 | 第43页 |
| ·氧化铬包覆改性LiNi_(0.5)Mn_(1.5)O_4 材料的制备 | 第43页 |
| ·扩渗改性LiNi_(0.5)Mn_(1.5)O_4 材料的制备 | 第43页 |
| ·研究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43-45页 |
| ·研究电极的制备 | 第43-44页 |
| ·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44-45页 |
|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45-47页 |
| ·热分析表征 | 第45页 |
| ·X 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45-46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4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46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46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46页 |
| ·电导率测试 | 第46-47页 |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 ·充放电及循环性能测试 | 第47页 |
| ·电化学阻抗(EIS)测试 | 第47页 |
| ·循环伏安(CV)测试 | 第47-48页 |
| 第3章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8-74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LiNi_(0.5)Mn_(1.5)O_4 材料煅烧制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 ·锂源对LiNi_(0.5)Mn_(1.5)O_4 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9-55页 |
| ·锂源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9-52页 |
| ·锂源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 ·煅烧温度对LiNi_(0.5)Mn_(1.5)O_4 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5-61页 |
| ·煅烧温度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煅烧温度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 ·煅烧时间对LiNi_(0.5)Mn_(1.5)O_4 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1-67页 |
| ·煅烧时间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61-64页 |
| ·煅烧时间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 ·LiNi_(0.5)Mn_(1.5)O_4 材料容量衰减的原因 | 第67-72页 |
| ·LiNi_(0.5)Mn_(1.5)O_4 材料的循环测试 | 第67-68页 |
| ·循环前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68-70页 |
| ·循环前后LiNi_(0.5)Mn_(1.5)O_4 的电化学性能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4章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双掺杂改性研究 | 第74-94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单元素取代对LiNi_(0.5)Mn_(1.5)O_4 性能的影响 | 第75-82页 |
| ·单元素取代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75-79页 |
| ·单元素取代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9-82页 |
| ·双元素取代对LiNi_(0.5)Mn_(1.5)O_4 性能的影响 | 第82-89页 |
| ·双元素取代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82-86页 |
| ·双元素取代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86-89页 |
| ·改性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89-92页 |
| ·改性材料电化学性能提升的原因 | 第89-91页 |
| ·对有空位双掺杂方式的探析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5章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碳包覆改性研究 | 第94-107页 |
| ·引言 | 第94页 |
|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的碳包覆改性研究 | 第94-106页 |
| ·碳包覆热处理温度的确定 | 第95页 |
| ·碳包覆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95-99页 |
| ·碳包覆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9-104页 |
| ·性能改进的机制分析 | 第104-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6章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扩渗改性研究 | 第107-121页 |
| ·引言 | 第107-108页 |
| ·热处理温度的确定 | 第108-109页 |
| ·扩渗改性对LiNi_(0.5)Mn_(1.5)O_4 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9页 |
| ·扩渗改性对LiNi_(0.5)Mn_(1.5)O_4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109-114页 |
| ·扩渗改性对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 ·性能改进的机制分析 | 第117-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 结论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4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0-142页 |
| 致谢 | 第142-14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