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红衣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抑菌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 | 第11-24页 |
| ·多酚的概念与分类 | 第11-12页 |
| ·多酚的提取 | 第12-15页 |
| ·多酚的分离纯化 | 第15-16页 |
|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 | 第16-18页 |
| ·植物多酚含量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 ·植物多酚的结构鉴定 | 第20-22页 |
| ·植物多酚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测定 | 第22-24页 |
| ·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提取方面 | 第24页 |
| ·纯化方面 | 第24-25页 |
| ·抗氧化方面 | 第25页 |
|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 ·研究花生红衣多酚提取工艺 | 第25页 |
| ·研究花生红衣多酚纯化最佳工艺 | 第25页 |
| ·花生红衣多酚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25页 |
| ·花生红衣多酚抑菌性能研究 | 第25-26页 |
| 第2章 花生红衣多酚提取与纯化 | 第26-38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化学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 ·花生红衣多酚的提取工艺 | 第27-30页 |
| ·花生红衣中不同多酚物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花生红衣中总酚测定的单因素试验 | 第29-30页 |
| ·正交试验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多酚测定标准曲线 | 第30-33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33-35页 |
| ·正交试验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3章 大孔树脂对花生红衣多酚的纯化 | 第38-49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 ·化学试剂 | 第38页 |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 第38-41页 |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 | 第39页 |
| ·大孔树脂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39-40页 |
| ·大孔树脂吸附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 第40-41页 |
| ·大孔树脂吸附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 ·大孔树脂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41-44页 |
| ·大孔树脂吸附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 第44-46页 |
| ·大孔树脂解吸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4章 花生红衣多酚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 ·原料 | 第49-50页 |
| ·化学试剂 | 第50页 |
| ·供试菌种 | 第50页 |
|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 第50-53页 |
| ·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0-51页 |
| ·还原力的测定 | 第51-52页 |
| ·诱导时间的测定 | 第52页 |
| ·抑菌能力的测定 | 第52-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 ·花生红衣多酚对DPPH·清除能力测定 | 第53-54页 |
| ·还原力测定 | 第54-55页 |
| ·诱导时间的测定 | 第55-56页 |
| ·抑菌活性试验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