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1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目标及意义 | 第8-10页 |
第一章 植物对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植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PAH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 | 第10-11页 |
·PAH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影响因素 | 第11-15页 |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植物修复技术 | 第16页 |
·植物对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微生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土著微生物对多环芳烃降解 | 第18-19页 |
·微生物修复机理 | 第19页 |
·微生物修复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供试土壤 | 第20页 |
·化学试剂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四章 植物对菲芘及Cu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 第22-38页 |
·引言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供试植物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不同植物处理对土壤中菲和芘浓度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25-27页 |
·植物样品中菲和芘的含量分析 | 第27-29页 |
·不同处理土壤中Cu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植物样品中Cu的分析 | 第30-32页 |
·不同处理中植物的生物量变化 | 第32-34页 |
·菲和芘的植物累积与土壤残留量的关系 | 第34-3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微生物修复研究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污染土壤的制备 | 第39页 |
·实验因素与水平的设置 | 第39-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土壤中菲的修复效果 | 第41页 |
·土壤中芘的修复效果 | 第41-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8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6页 |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46-47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4页 |
参加的科学研究工作 | 第62页 |
主要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