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逆向物流处理中心选址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GIS 在固体废弃物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3-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2 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 第17-2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城市人口的影响 | 第18页 |
·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18-19页 |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方法及其选择 | 第19-24页 |
·时间序列分析法 | 第19页 |
·灰色系统模型分析法 | 第19-21页 |
·多元回归分析法 | 第21-22页 |
·人均产率推算法 | 第22-23页 |
·预测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3 生活垃圾处理场优化布点研究 | 第27-53页 |
·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布点模式 | 第27-29页 |
·一镇一处理设施 | 第27-28页 |
·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 | 第28-29页 |
·垃圾处理场布点模式的选择 | 第29页 |
·区域联合优化半径的确定 | 第29页 |
·选址原则 | 第29-31页 |
·填埋场选址原则 | 第29-30页 |
·堆肥厂选址原则 | 第30页 |
·焚烧厂选址原则 | 第30-31页 |
·选址方法 | 第31-3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1-35页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填埋场选址 | 第39-52页 |
·选址准则 | 第40-42页 |
·地理信息综合评判系统 | 第42-43页 |
·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影响因素的权重 | 第44-50页 |
·适宜度等级的确定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生活垃圾中转站优化布点研究 | 第53-59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的原则和方法 | 第53-54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的原则 | 第53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的方法 | 第53-54页 |
·选址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选址影响因素分类 | 第54页 |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布点规划体系 | 第55-58页 |
·中转站布点规划指标体系及技术路线 | 第55页 |
·垃圾产量指标的分析预测 | 第55页 |
·垃圾收运模式的确定 | 第55-58页 |
·中转站规模及合理服务半径确定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基于 GIS 的重庆市小城镇填埋场优化布点 | 第59-81页 |
·重庆市情况简介 | 第59-60页 |
·重庆市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 第60-61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1-76页 |
·数据收集 | 第61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1-74页 |
·数据计算 | 第74-76页 |
·重庆市小城镇填埋场优化布点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基于 GIS 的重庆市主城区垃圾中转站优化布点 | 第81-103页 |
·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 | 第81-84页 |
·垃圾收集 | 第81-82页 |
·垃圾转运 | 第82页 |
·垃圾处理 | 第82-83页 |
·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83-84页 |
·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第84-92页 |
·灰色系统模型分析法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 | 第84-85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 | 第85-90页 |
·综合分析法预测生活垃圾产量 | 第90-92页 |
·基于GIS 的重庆市北碚区垃圾中转站优化布点分析 | 第92-101页 |
·重庆市北碚区中转站布点的基本概况 | 第92-93页 |
·区域基础信息的建立 | 第93-94页 |
·选址分析评价的准则 | 第94-95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95-100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优化布点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5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建议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