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一、案由 | 第12页 |
二、案情 | 第12-13页 |
三、案件焦点 | 第13页 |
四、争议观点与分歧意见 | 第13-15页 |
(一) 认为朱某某等四人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3页 |
(二) 认为朱某某等四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3-14页 |
(三) 认为朱某某等四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4页 |
(四) 认为朱某某等四人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敲诈勒索罪,应当数罪并罚的观点及理由 | 第14-15页 |
(五) 认为朱某某等四人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5页 |
五、法理分析 | 第15-25页 |
(一) 本案所涉及的各罪名的构成特征 | 第15-17页 |
1. 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 第15-16页 |
2. 敲诈勒索罪的构成特征 | 第16页 |
3. 抢劫罪的构成特征 | 第16页 |
4.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 第16-17页 |
(二) 本案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的分析 | 第17-18页 |
(三) 本案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或抢劫罪的分析 | 第18-22页 |
1.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一般情况下的区别 | 第18-19页 |
2. 在带有“暴力”的情况下,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该如何区分 | 第19-22页 |
(四) 高速公路上实施“碰瓷”是否会危害到公共安全以及本案嫌疑人是否能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 第22-25页 |
1. 在高速公路上实施的“碰瓷”是否会危害到公共安全 | 第22-25页 |
2. 本案嫌疑人是否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 第25页 |
六、余论:各类型“碰瓷”案件的处理 | 第25-27页 |
(一) 不涉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定性 | 第25-26页 |
(二) 行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定性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