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像的青年女性体型及非接触式二维测量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国内外体型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体型研究的常用指标 | 第11-13页 |
·体型分类研究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对人体细部的特征分析 | 第14页 |
·体型分类的应用 | 第14页 |
·国内外人体测量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 | 第15页 |
·三维非接触人体测量技术 | 第15-19页 |
·三维非接触人体测量系统 | 第15-16页 |
·三维非接触人体测量技术 | 第16-18页 |
·三维非接触测量系统的应用 | 第18-19页 |
·二维非接触测量系统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框架思路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思路 | 第21-22页 |
第2章 人体测量 | 第22-29页 |
·测量对象与时间 | 第22页 |
·测量条件 | 第22-24页 |
·测量环境 | 第22页 |
·测量要求 | 第22页 |
·着装要求 | 第22-23页 |
·测量姿势要求 | 第23-24页 |
·测量项目和方法 | 第24-27页 |
·照片量取方法 | 第24-26页 |
·手工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三维人体扫描测量方法 | 第27页 |
·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27-29页 |
第3章 人体体型分类 | 第29-41页 |
·角度分类 | 第29-31页 |
·女性人体体表角度 | 第29页 |
·分类角度选择 | 第29-30页 |
·角度分类方法 | 第30-31页 |
·体型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高度、宽度、厚度特征分析 | 第33-40页 |
·高度、宽度、厚度特征指标 | 第33-34页 |
·以肩斜角作为分类变量的高、宽、厚度特征分析 | 第34-35页 |
·以体侧角作为分类变量的高、宽、厚度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以胸突角作为分类变量的高、宽、厚度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以臀突角作为分类变量的高、宽、厚度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人体二维图像特征尺寸提取 | 第41-64页 |
·人体图像边缘提取 | 第41-42页 |
·人体图像尺寸提取 | 第42-57页 |
·按裆底高/身高进行分类提取的验证 | 第42-49页 |
·按裆底高/身高进行体型分类 | 第43-44页 |
·按裆底高/身高进行分类前后尺寸提取误差分析 | 第44-48页 |
·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8-49页 |
·人体关键尺寸值的提取方法 | 第49-57页 |
·特征尺寸提取值的误差分析 | 第57-63页 |
·提取值的直接误差分析 | 第57-59页 |
·肩宽的回归拟合 | 第59-60页 |
·臂长的回归拟合 | 第60-61页 |
·背宽的回归拟合 | 第61-62页 |
·胸宽的回归拟合 | 第62页 |
·肩宽、臂长、背宽和胸宽预测值的误差分析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人体三维尺寸拟合 | 第64-75页 |
·按宽厚比进行分档 | 第64-66页 |
·建立围度拟合的回归算法 | 第66-72页 |
·颈围的拟合 | 第66页 |
·胸围的拟合 | 第66-67页 |
·下胸围的拟合 | 第67-68页 |
·腰围的拟合 | 第68-69页 |
·腹围的拟合 | 第69页 |
·臀围的拟合 | 第69-70页 |
·大腿根围的拟合 | 第70-71页 |
·膝围的拟合 | 第71页 |
·小腿肚围的拟合 | 第71-72页 |
·各围度预测值的误差分析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非接触式二维测量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 第75-86页 |
·系统的设计 | 第75-77页 |
·非接触式二维测量系统建立流程 | 第75-76页 |
·人体测量系统数据库 | 第76-77页 |
·系统的运行 | 第77-81页 |
·系统的验证 | 第81-85页 |
·MATLAB 程序自动提取验证 | 第81-83页 |
·围度尺寸拟合验证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一:围度与宽、厚度的散点图 | 第93-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在研的课题及专利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