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气候区建筑复合表皮遮阳构件设计方法探索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选题中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 ·湿热气候概念 | 第13-14页 |
| ·建筑复合表皮 | 第14-15页 |
|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建筑复合表皮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 | 第21-40页 |
| ·湿热地区传统建筑的适应性策略 | 第21-25页 |
| ·传统建筑的防热措施 | 第21-23页 |
| ·传统建筑的通风方式 | 第23-24页 |
| ·传统建筑的防雨防潮措施 | 第24-25页 |
| ·湿热地区建筑复合表皮的适应性策略 | 第25-32页 |
| ·表皮适应性之遮阳 | 第25-26页 |
| ·表皮适应性之通风 | 第26-28页 |
| ·表皮适应性之自然采光 | 第28-31页 |
| ·表皮适应性之太阳能的收集 | 第31页 |
| ·其他方面 | 第31-32页 |
| ·湿热地区复合表皮遮阳构件设计的研究方法 | 第32-39页 |
| ·复合表皮构件设计的定性认识 | 第32页 |
| ·复合表皮构件的定量模拟研究 | 第32-36页 |
| ·复合表皮影响室内热环境指标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建筑复合表皮遮阳构件形式研究 | 第40-58页 |
| ·构件形式的分类 | 第40-43页 |
| ·水平式遮阳构件 | 第40-41页 |
| ·垂直式遮阳构件 | 第41-42页 |
| ·综合式遮阳构件 | 第42页 |
| ·挡板式遮阳构件 | 第42-43页 |
| ·不同遮阳构件形式的模拟分析 | 第43-57页 |
| ·模型的确定 | 第43-46页 |
| ·太阳辐射对比分析 | 第46-51页 |
| ·采光对比分析 | 第51-54页 |
| ·通风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 ·综合评价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建筑复合表皮遮阳构件布局研究 | 第58-82页 |
| ·遮阳构件布局的方式 | 第58-59页 |
| ·遮阳构件的比例 | 第58页 |
| ·遮阳构件的尺度 | 第58-59页 |
| ·遮阳构件的朝向 | 第59页 |
| ·不同遮阳构件布局的模拟分析 | 第59-81页 |
| ·构件密度比的模拟分析 | 第59-68页 |
| ·构件尺寸的模拟分析 | 第68-75页 |
| ·构件朝向的模拟分析 | 第75-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建筑复合表皮遮阳构件材料研究 | 第82-97页 |
| ·表皮构件材料的类型 | 第82-87页 |
| ·木材 | 第82-83页 |
| ·石材 | 第83-84页 |
| ·混凝土 | 第84页 |
| ·金属 | 第84-85页 |
| ·玻璃 | 第85-86页 |
| ·塑料 | 第86-87页 |
| ·材料的地方性选择方式 | 第87-88页 |
| ·不同遮阳构件材料的模拟分析 | 第88-95页 |
| ·模型的确定 | 第88-89页 |
| ·窗口太阳辐射分析 | 第89-92页 |
| ·室内自然采光分析 | 第92-94页 |
| ·室内通风分析 | 第94-95页 |
| ·综合评价 | 第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结论 | 第97-100页 |
| 1. 本文研究总结 | 第97-98页 |
| 2. 展望 | 第98-99页 |
| 3. 不足之处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 附录一 广州珠江电厂办公楼方案介绍 | 第102-104页 |
| 附录二 从化市图书馆方案介绍 | 第104-10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